你是哪一個?


2720 期(2016 年 10 月 9 日)
◎ 釋經講道 ◎ 馬漢欽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路十七11-19)

  聖經有兩處地方具體且尖銳提到人類忘恩,路加福音十七章十一至十九節是其一,另外一處是瑪拉基書。請留意,這裏記載的,不是故事,不是比喻,是真實的事。讀的時候,應該想到在我們這個時代,這現象仍然在發生,情況不比二千多年前好。

  「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裏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上帝嗎?」

  這十個人,都蒙恩得醫治,只有一個人回來感恩。此情此景,主嘆息地發出三個問題:

  1. 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

  2. 那九個在哪裏呢?

  3. 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上帝嗎?

  這三個問題,至今盪漾在空間、時間。

  這種十與一之比,強烈地暴露人是多麼不感恩啊!且不要為他們嘆息,想一想,我們何嘗不是這樣?我們祈求的時候多,卻很少回到主面前感恩,甚至不覺得有恩可感。

  真的是沒有從上帝那裏領受恩典嗎?真的是無恩可感嗎?請看耶利米哀歌三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

  上帝不但每日賜給我們恩典,而且每日都是新鮮的。

  那九個在哪裏呢?桑安柱牧師曾經想像這九個人去了哪裏,很有啟發性,引用如下(略有修改):

  第一個人,看到自己已經好了,趕緊跑回家去,和妻子重聚,腦海中早忘了耶穌其人。

  第二個人,想到以前因病停頓了的事業,現在最重要的,是立即回去重整旗鼓。

  第三個人,病好了,有許多人情上的應酬,比方說,必須去探訪久已沒有聯絡的親友,等看完人,再看耶穌。

  第四個人,以為自己命好,正正到了應該痊癒的時候,只不過事有湊巧,那算是耶穌的功勞,何況,耶穌只說一句話,甚麼都沒有做過。

  第五個人,稍有良心,他以為去見耶穌,必須帶禮物。可是,自己沒有錢買,不好意思去見耶穌。

  第六個人,看見那個撒瑪利亞人去見耶穌,堂堂猶太人,不屑一起。就因為驕傲,索性不去。

  第七個人想,若這樣公開承認耶穌,會受到同胞的逼迫,遂不敢去。

  第八個人,認為應該等待一個時期再說,看看是不是真的痊癒,會不會復發。

  第九個人,現在病好了,想起很久沒有娛樂,這個時候,不去瘋狂一下,怎對得起自己?

  請問,你是哪一個人?

  「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上帝,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這人是撒瑪利亞人。」

  怎樣感恩?這個撒瑪利亞人所做的,是愛感交織,按捺不住,這是完全的感恩,我們可以向他學習:

  1. 不因別人忘恩而不感恩─他做了該做的,不受別人影響,不效法別人不好的榜樣。

  2. 祈求的時候高聲,感恩的時候也大聲─他不用兩樣態度對待主,怎樣態度祈求,也怎樣態度感恩。

  3. 蒙恩前遠離主,蒙恩後親近─「俯伏在耶穌腳前」,這是一種降服。從前與主的關係,是疏遠的,現在與主的關係,是至親近。

  對於敬拜上帝的事,他知道的不多,做的卻比猶太人更多。猶太人知道敬拜上帝的事,也有最豐富的信仰知識,最肅穆的禮儀,可是耶穌嘆息,是為猶太人。

  感恩是行動,不是知識﹔感恩是行出來,不是說說想想就算。

  各位,對我們這些基督徒來說,該是何等的警惕!也叫我們要多多反省。

  馬漢欽(香港信義會退休牧師)·聖靈降臨後第二十一主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