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餵養我的小羊」神學講座
 宗派代表分享牧職不同看法


2719 期(2016 年 10 月 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神學對談小組主辦「你餵養我的小/羔羊(約/若二十一15)」講座已於九月十一日假天主教會聖方濟各堂舉行,由台灣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副教授黃錦文神父、香港聖公會教省西九龍教區諸聖座堂堂牧葉子良牧師、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主愛堂趙國龍牧師、中華基督教會基真堂主任鄧達榮牧師,及建道神學院神學研究部主任郭鴻標牧師分享對牧/鐸職的看法。

  天主教代表黃錦文神父從天主教的角度分享。他指出聖職聖事(sacrament of ministry)和聖秩聖事(sacrament of holy orders)原為通用的詞彙,分別指出「聖事」和「職務」的兩個層面,而現在教會比較強調服務的一面。現時的主流教會均採用聖統制,認為此制度是神恩的外顯。聖統制下共設兩種職務,分別為「公務司制職」和「普通司祭職」,兩者並無高低之分,而是有不同的權責。「教會是共融的,其聖統制也具團隊性,這不僅是《萬民之光》教會教義憲章的主題,而且也是出於聖經與傳承。因此聖統制不論在秩序與治理方面,基本上是團隊性的。教宗與主教之間也是共融的,而以教宗為首的世界主教團就在整個教會的共融之中。

  聖公會代表葉子良牧師指出,聖公會牧者的按立是從呼召開始,理念是「從牧區被呼召出來,再進入羣體服事」,因此不會有「沒有牧區地按立」的牧者。他分享,最近一位品學兼優的大好青年在開學前突然離世,其家人極其傷心。在過程中,牧者的角色就是陪伴、代禱和為其完成臨終禮儀,「正如耶穌在以馬忤斯路上與門徒同行,關心他們為何傷心,然後在聖餐上讓眾人看見自己。……聖公會強調堂校服侍、三頭馬車等等,但牧者的角色始終是代表基督與人同行,作為不可見恩典的可見象徵。」

  信義會代表趙國龍牧師則從信義宗教會按立牧師禮儀上的三條問題,指出其中反映牧職的本質。從這些問題可見,牧師職分是神聖的,並由「教會託付」,「意即不止是個人主觀經驗,按牧也代表候按者得認可和獲教會推薦」,是以維繫教會秩序和宣講聖道為中心的公眾職分。其主要職分就是宣講聖道、施行聖禮,「牧師藉此扮演鑰匙的角色,將罪人帶到上帝面前」。對於信義宗教會而言,牧師是職分而非身分或階級,是在人羣中間工作。「在按立禮的聖壇上,候按者的承諾也是我現在的願意:我願意,求主幫助。」

  中華基督教會代表鄧達榮牧師分享改革宗傳統的牧職觀,認為牧職是上帝為教會設立,以建立信徒,其權柄屬於基督,是「借牧者的口舌來作上帝的工作,正如技師用工具作祂的工」,反映出上帝對人的恩慈與重視。他引用加爾文的神學,指出牧者必須蒙召,「是出於誠心敬畏上帝和建立教會的熱望」;牧者因此亦須學習謙卑,因為「可輕視的凡人居然得到呼召」,是出於上帝的恩典。

  建道神學院郭鴻標牧師指,每個事奉上帝的人都有被上帝呼召的經驗,「可能是對某段經文的強烈感動,例如舊約中不同的先知,也可以是新約的使徒」,而投身牧職的人是有種回應上帝呼召的信念。他認為,牧職不是一般的工作,而是依靠上帝的力量,並需要有屬靈恩賜(弗四7-11),目的是幫助全體會眾進入服侍(弗四12)。在教會組織化後,牧職人員需要接受規範的神學訓練,而「神學教育的目的在於傳遞知識,並培養人的品格」。此外,在教會體制中,牧師會與信徒領袖一起帶領教會。「信徒領袖在社會中受到社會文化影響,有可能運用社會流行的價值觀處理教會的事。牧師應該有愛心,有耐心,對神有信心,與信徒領袖同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