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年中,七十歲的母親確診患了乳癌,要接受右邊乳房切除手術,我作為家中長女,要負起照顧爸媽情緒輔導和家庭的責任,倍感吃力。此時,姨母邀請我上教會,其間我也試着每天禱告,更隨着一些基督徒的朋友,走訪不同地區類型的中文教會。當中各有特色,但我還是無法投入每次的聚會崇拜。那時我每天晚上都祈禱問主,可否帶領我去一間合適我的教會。
直至九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六晚上,一位澳洲長大的朋友來電問候我的近況,她邀請我去一間位於鰂魚涌的英文國際教會,但那時我有點擔心閱讀英文聖經和全英語的聚會。不過,朋友再三鼓勵我說:「語言不是問題,上帝會使你明白聖經,祂也知道我們每個人不同的需要,只要相信祂,跟着祂走,常常禱告,一切都有主的安排。」
第二天的星期日,我跟着朋友參加崇拜,她引領我去左邊前台的第三排一個座位,那時我不知道為甚麼心裏很感動,眼淚已差不多掉下來,但我用力把眼淚凝住,但聽詩歌班的歌聲和音樂時,淚水如泉湧下,頓時心裏有一份說不出的平安。一直埋藏心裏的傷痛,好像透過淚水,慢慢的釋放出來。室內微微的燈光和當天牧師的課題,剛好是我要尋找的答案。完成崇拜後,眼睛都通紅了,那一刻我已知道,我已找到喜歡的教會了。
從此之後的每個星期日,我都準時參加崇拜,更喜歡牧師們以日常生活的點滴為題材,以輕鬆的方式來講解聖經,簡單直接地運用短片來演繹聖經的故事,使我有特別深刻的印象。教會精簡的管理架構和注重溝通,更是令我這些初信的人有一種近距離的親切感。之後,我參加不同的小組分享和Alpha,更體會到國際教會的包容性很大,給予教友很大的自由度,沒有任何奉獻多少金額的壓力,以教友的能力為要,設計課程深入淺出,務求使每位教友都可以在輕鬆的環境學習。
由室內設計、聖詩班,以至每個課程和活動安排,都沒有太多繁文縟節的程序和複雜的規條限制。現在,我每星期最渴望的是星期日參加崇拜,希望日後我能夠帶領父母和兩位弟弟信主,參加教會的聚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