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03 期(2016 年 6 月 12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當年董建華特首婦人之仁,不忍心看見每年考不上大學的學生者眾,一聲號令就推出了「副學士」(Associate Degree),課程由大學相關學院提供,聲稱副學士畢業後,畢業生可選擇修讀銜接學士以升讀大學本科,但實際上真正能憑副學士升讀大學的,不足十分之一。
修讀副學士需時三年,而且因為多屬非政府資助,每年學費動輒四、五萬元,三年下來就花上十多二十萬。單是過去四年,政府資助及自資副學士每年收生都超過三萬人,副學士遂淪為另類「金蛋」,學生連年進貢給學院及老師,但只有十分之一可銜接學士課程,其餘畢業後人浮於事,據最新的薪酬研究報告,副學士畢業生的薪酬其實與高中學歷所差無幾。
近年多了人注意香港年輕人的戾氣,認為社會既厚待了他們,他們竟恩將仇報,看似是泯滅良心。但看看我們的副學士課程,由二零零零年推行至今計,起碼曾有二、三十萬個學員,他們努力完成課程後,背負大筆學債,然後發現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彷彿浪費了三年青春,心中的怨懟實不足為外人道。
要是這三年時光,他們到台灣或內地升讀大學,或者去日本唸動畫、到韓國唸美容,大江南北,總有一門手藝可以學到。香港教育改革愈改愈烏煙瘴氣,特首只心掛一帶一路,局長則無德無能,莘莘學子還是靠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