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的月亮特別圓?」——
香港的英語教會為何愈趨興旺


2703 期(2016 年 6 月 12 日)
◎ 教會觸覺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根據二零一四年度的香港教會普查,香港的華語堂會共一千二百八十七間,名冊上的教友大約五十六萬人,每週出席崇拜人數有三十萬人。至於近年冒起的英語教會則有六十間,出席主日崇拜的約有二萬八千多人,以比例計比華語堂會高得多。

  九七回歸之前香港的英語教會不多,會友多是外籍人士,以居港白人為主。但近年英語教會不單止數目增加,而且有「國際化」的傾向,即參加者多了其他國籍人士(例如菲律賓、印尼、南亞裔、韓國,以至香港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吸引多一些原本參加傳統華語教會的人士。究竟這些英語教會又有甚麼「魅力」,令愈來愈多本地操華語(主要是廣東話)的未信者以至信徒,趨之若鶩的參與其中?

  曾有一位中年姊妹對筆者說,她信主已三十多年,在所屬的本地教會亦有很好的事奉,近十年八載每逢二月十四日情人節,教會都鼓勵會友送花給配偶或異性朋友,又大力推動「伉儷營」、「家庭營」之類,令她作為單身人士,有時感到十分尷尬。她說自己不會怪責教會做這些事工,但的確又感到有點壓力。自從有朋友帶她去一所英語教會,感覺好像很自由,幾年下來從沒有人問候她的婚姻狀況。

  另有一位弟兄,在兩年前「佔中運動」中因不滿意在臉書上「黃」、「藍」絲帶的弟兄姊妹互相攻訐,連牧師及傳道人也加入罵戰,他憤而離開教會。無意中參加了一所英語教會,奇怪是這所教會一方面十分關心社會,常有扶貧事工,但幾乎沒有捲入香港社會的政治爭拗,這令他覺得很自在。

  還有一位比較低收入的弟兄,他說自己英文不好,但也很喜歡參加英語教會,原因是他覺得牧師和其他會友都很親切,沒有階級觀念,會友很少提及自己的職業,也不會稱呼甚麼「醫生」、「律師」的銜頭。

  當然我們不需要「美化」香港的英語教會,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所教會也必然有她的短處和限制。只是我們看到香港近年崛起不少興旺的英語教會,她們着實吸引到不少香港信徒參與,這也值得我們好好反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