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世紀性文化反思系列(三十七)
 父親角色與性文化 (二) 父親的教養模式與兒子的自我發展與性別認同


2703 期(2016 年 6 月 12 日)
◎ 「性」在反思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性文化關注組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John William Berry早前進行了一項關於父親教養模式的研究,訪問一所美國大學的二十五位十八至二十六歲的歐美男士,了解他們與父親的關係如何影響他們的性別認同。

  兒童在成長中不斷學習與發展,雖然在成長階段亦會被同輩、媒體及其他外界所影響,但父子的親密關係卻是影響男孩成熟的重要因素。很多研究已指出父子關係中的愛、包容、親密度、關注度及互動是最理想的教養模式。可惜現實生活中的父親,因各種原因未能達到這些理想目標,兒子亦不如理想般能效法理想榜樣。

  研究指出父親的價值觀影響着父子的互動關係,若大家不能建立良好溝通,便無法建立良好關係,甚至產生恐懼。例如父親面對工作壓力或因家事煩擾,可能會覺得自己未能好好當上父親責任,以至選擇放棄和逃避與兒子溝通,最終亦會影響兒子學習與人建立良好的溝通,阻礙個人形象及健康身心的建立。

  研究發現父子關係及互動方式對雙方也有特別意義,當中發現兒子會因為父親選用的語言及行為去影響兒子的行為及信念。問卷當中指出一些例子,如父親責備兒子某些行為是女性化的,男子不應該做;又如父親在家人離世時沒有哭泣,令兒子認為男人不該哭,這些影響都會深遠地牢固在兒子的信念中。

  父親與兒子的關係隨着不斷的互動發展而彼此影響包括當中的親密感、心靈溝通、互相反應、關注力等。父子彼此的影響是從小至終老的,做父親的可以嘗試分析自己受父親的影響而作學習及警惕,亦應該理解自己的限制而作適應及調節,帶着愛與關懷的相處加上不斷的努力學習,父親陪伴着兒子的成長會是幸福的,孩子的成長更自信和快樂!

  聖經提醒作父親的,「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自己兒女生氣,而要照着主的訓練和儆戒養育他們」。父母的角色亦不能推卻給教會,因為教會只是「幫助、鼓勵」父母教養孩童;因此為人父母的基督徒,必須正視孩子心性發展方面教導子女的職責。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