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 · 父親
第 2652 期(2015 年 6 月 21 日) ◎ 心靈絮語 ◎ 王芃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不用在海邊,我們在生活中每天與這樣的場景擦肩而過。我們稱之為「暖男」、「經濟適用男」、「奶爸」,雖然這些概念本身是模糊的。米蘭·昆德拉的厲害,在於以尚塔爾之眼,發現了看似和諧畫面中的不和諧:妻子臉上「一些令人費解的怨恨」和丈夫「微笑中還帶有一絲窘迫」,癥結在於「父親」的缺位。
父親和爸爸的區別在哪裏呢?爸爸是被動的,被生活推着往前走,唯一的樂趣和放鬆身心的方式,是在海灘上放風箏,或者像我們身邊的一些年輕的爸爸們一樣,暫時擺脫工作的壓力和孩子的拖累,去約朋友釣魚,「他們只是爸爸,是沒有父親權威的父親」。
如何脫「爸爸化」,成為有權威的父親呢?權威不是硬做出來的,而是潛移默化自然生成的。你是一個甚麼樣的人,如何待人處事,你的價值觀和信念,在危機時刻是否有擔當等等,孩子都在心中有數呢。
浪子的父親,就不只是一個爸爸,而是一位敢於放手、允許孩子出去歷練、並允許孩子失敗的好父親。他的慈悲和胸懷、眼光和智慧,是對父親權威的最佳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