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宣教別具意義


2651 期(2015 年 6 月 14 日)
◎ 教會觸覺 ◎ 採訪□鄧展熹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將至,最適合全家到外地旅遊,忙裏偷閒。紙醉金迷的旅遊行程固然令人着迷,但享受天倫樂卻不一定要躲於溫室,有時走進落後地區,親身體驗當地人的困苦,對孩子而言,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得着。

  本港英語教會Island ECC一直都有柬埔寨短宣經驗,數年前更開始舉辦家庭短宣,與當地基督教服務機構合作,前往該區宣教。該會宣教部事工阮嘉穎表示,短宣隊多於長假期出發,一般為期五至七日,近年更多了港人家庭參與。「我們曾將香港主日學課程帶到柬埔寨,讓當地兒童有機會接觸主日學,兩地小朋友一起上課,互相學習。此外,當地不少貧困家庭都缺乏個人衞生意識,因此我們試過購買沐浴用品,由本地家庭為當地小朋友洗頭,服侍社區。」她補充,今年教會組織本地家庭前往菲律賓一個小島宣教,兩地小朋友在島上參加夏令營,按年齡進行不同活動,例如野外定向、唱詩歌、畫畫和表演等,晚上則是分享環節,回想日間種種難忘經歷和體會。

  「記得短宣隊中有個小女孩擅長摺紙,當地小朋友便跟着她邊學邊摺,不消一會已學懂複雜的摺紙技巧,這時她才明白原來人的天賦與社會地位和知識無關,更學懂謙卑和欣賞別人。」阮嘉穎表示,要了解社會貧窮狀況只需輕按滑鼠,網上已可搜尋到大量相關資訊;但對小朋友而言,親歷其境卻有助擴闊視野,留下深刻感受,正如大人常教導「施比受更有福」,說服力遠不如孩子看到父母親手關懷貧窮小朋友。

  阮嘉穎強調,小朋友參加短宣後雖然開了眼界,但更重要是如何將感動轉化,回港後有所改變。「以柬埔寨為例,內戰令國民死傷慘重,家庭破碎,孩子自小就要承擔起整個家庭,所以根本不知道一個健全家庭的運作模式。宣教隊中的基督教家庭正是一個模範,讓他們學會跟子女相處,同時本港小朋友亦知道自己是幸福的一羣,應對家庭承擔更多責任。」宣教隊回港後,不少父母發現孩子判若兩人,例如回校自發分享旅程所見所聞,感染同學;有些性格內向的,也因旅程與當地人互動接觸而變得主動,增加了自信。改變的不單是小孩,父母也因此組織了短宣小組,定時聚會,思考不同策略幫助有需要的人。

  「每個人的召命各有不同,所以參加短宣後不代表要放棄香港的一切,投身宣教事工。最重要是祈禱問上帝如何委身,例如分享見聞和捐獻物資都是其中可行之法。」阮嘉穎指出,參加短宣的家庭必須是基督徒及願意委身,旅費只花在機票和食宿, 時間安排上除了小部分時間參觀博物館和購物外,其餘時間均以宣教為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