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溝通成為家庭習慣


2651 期(2015 年 6 月 14 日)
◎ 爸爸劉言 ◎ 劉國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親子之間有輩分與年代的差異是客觀事實,但年代差距卻不一定會形成代溝——父母子女之間甚難跨越的溝通和關係的鴻溝。代溝是兩代之間的關係的疏離,而關係的疏離始於心靈與情感距離的增加,而溝通與談話的減少,肯定是其中一個重要成因。

  在孩提階段,孩子整天在家,對於他每天生活的大小事情,父母較易掌握,也透過與孩子頻密的接觸,我們與孩子建立了甚好的感情關係,其實自孩子開始學習說話,以至於有一定的語言能力,我們一直都是孩子的良好傾談對象。

  較大的考驗始於孩子上學。當孩子開始就讀預備班(幼兒園),我們便要面對每天上下午兩節六個多小時與孩子「失去聯絡」的處境。為此,我們定下了兩個策略去面對這個轉變:盡可能出席學校的家長活動,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學習環境和校園生活十分感興趣,而且也頗為了解;另一方面,我們安排了每天的「開心談學校」的環節,與孩子從快樂和正面的角度入手,閒聊他每天學校生活點滴,他偶爾也會主動分享同學仔一些不快樂的片段。當這個家庭習慣形成了,我們除了主動訪談,孩子愈來愈主動與我們分享學校的事情,有時甚至急不及待,在學校門口接放學時,便立即分享,我們也一貫專注地聆聽。

  就這樣,從他預備班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高中,孩子每天放學回家,我們都必定與他閒談學校生活,小時候用訪談引導的方式,去問問孩子當天在學校的大小事情,到了青少年階段,則以朋友的調子去傾談。在求學階段,這種溝通可有效保持親子關係,維持彼此的感情距離,不至於步入反叛期,和朋輩影響增加的時候,讓親子關係疏遠。

  我相信這個家庭習慣必須從小開始,更要持之以恆,若要「忽然」從高小或初中才開始,難度自然高很多。當發現子女不願意跟你談學校生活,那更難期待他分享朋輩交往的事情,若到了反叛期才開始重建溝通關係,則只能感嘆事倍功半。

  學校生活是兒童和青少年成長階段十分核心的部分,求主給父母智慧,能抱持開放的態度,是互動訪談而不是調查審問,讓家庭成為子女建立兩代關係的一個安全地帶。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