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兩地接觸頻繁
 內地事工重新定位


2651 期(2015 年 6 月 1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福音證主協會和佐敦浸信會已於五月二十七日,假佐敦浸信會舉辦「五月神州情季禱會—『中港矛盾下中國事工的出路』」,由福音證主協會副總幹事(培訓)呂慶雄博士主講,分享中國內地教會現時的狀況,並邀請在場會眾代禱守望。

  呂慶雄博士參與中國教會福音工作二十年,親眼目睹內地教會的變化,其中最明顯莫過於基督教資訊流通大幅增加,他指出微博和社交媒體中有大量見證和福音訊息,只要討論不牽涉政治則問題不大。至於教會內部方面,他留意到內地教會愈趨年輕化和專業化,尤其華東沿海城市教會更甚,不少教友均是海外留學生、大學生或專業人士等。「早期我在內地接觸年長牧者,他們不看重物質享受且聖經知識充足,但現在內地教會大多是年輕信徒,根據我的觀察,他們較着重工作待遇和享受,或許因此予人感覺倚靠自己多於上帝。」不過他補充,現時不少內地教會均需同工參與短宣方算完成訓練課程,普世宣教的成份愈來愈多,這正是基督徒的大使命,亦是教會邁向成熟的表現。

  反思香港教會角色

  隨着本港年輕人北上短宣參與服侍,他們對內地的印象慢慢改變,同時內地教會亦來港觀摩交流,香港教會在中港接觸頻繁下有何角色?呂慶雄博士稱,自回歸後香港成為同工培訓基地,內地同工可報讀本地神學院或與外國神學院合辦的課程,隔週來港接受訓練,除了可專心上課外,香港的政治環境亦較內地安全。「試想像每年有四千萬內地旅客訪港,其中只要有1%為基督徒,而當中10%希望來港接受培訓,換言之已接近四萬人,數字相當驚人。」他補充,香港是國際城市,又常與外國教會合辦活動,邀請世界知名的講員來港佈道,因此神學知識與國際視野正是香港獨特之處。由於本地神學院多招攬不同國籍的學生,有助交流分享經驗,相反內地則缺乏神學教育,所以內地教牧同工都傾向來港學習,這個現象愈來愈明顯。

  「資源共享亦是近年中國事工的現象之一,由於不少神學書籍未能於內地出版,尤其一些偏遠地區的神學院實在需要我們提供屬靈資源,單是福音證主協會過去數十年已送出過千萬本屬靈書籍,訓練當地牧者。」呂慶雄博士籲會眾為中國大陸教會過去的發展感恩,在惡劣的政治環境下仍不斷增長,願內地同工承接這持續對基督教開放的趨勢不斷更新。他明白中港兩地縱然面對矛盾衝突,但仍希望香港人着重本土意識的同時,逆流而上關心中國教會,為她們禱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