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燦爛便要走


2642 期(2015 年 4 月 12 日)
◎ 文林 ◎ 騅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最近我的一位同事走了。

  與他並不稔熟,但我也經歷了頗大的悲哀。

  哀,因為他離去得太突然,四周驟然一片抹之不去的愁雲慘霧,在追思會中,師生親朋、生平相識一個個留下手上僅堪獻上的白玫瑰,怎一個愁字了得!

  哀,他才二十多歲,他的人生曾經苦苦奮鬥,才在條件在並不理想的環境下殺出一條有血有汗之路,誰知經營過後,還未好好享受人生、體味生命,就要遽然逝去!

  哀,同事為了抒洩師生之間的愁懷,整整一個星期,鋪天蓋地的縷述他生前種種,箇中少不免帶歌功頌德的意味,甚至將他推上神檯,叫同學們效法亡師的精神,自強不息。一個如此為人稱道的老師,為甚麼生前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甚至尊重?不禁想起錢鍾書重新演繹螞蟻與促織的寓言……

  更哀的是:同事們的回想中,總夾雜着「如果」當時能表示多點關心、「如果」我能早點兌現請他吃飯的承諾等等,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的故人,或許說是亡友……或許……

  多年前某天,得知一位舊友遇險。她是我前教會的團契朋友,曾經熟絡,後來各有去向,彼此都沒有再在教會出現了。再聞她的音訊時,音訊已成噩耗,她跟一些好朋友自組教會,並同赴馬來西亞的「神山」祈禱,但在山上失蹤,至今芳踪杳然。

  是我人生中首位遇上不測的微時舊友,那些日子,我充滿哀嘆。總在想許多如果—如果團契不是七零八落,肢體之間維繫夠深,她何用流落他處?如果我們會彼此關心對方的屬靈生命,她怎會傻得走上這道不歸途?多年以來她不知道拜父的,不在這處也不在那處麼?那為何又會走到「神山」祈禱?她身邊到底有多少人蠱惑她?我統統不知情,卻沒法「洗手」說句與我無關!

  不過,無論你哀慟得如何凄美,後悔得如何跌宕,對亡者來說,都毫無意義。各種形式的墓誌銘,其實都只為安慰活人⋯⋯他們會說:「你有甚麼說話想對他說,告訴他吧!他是知道的!」抱歉,他不會知道,我知道他此刻正在沈睡,直至主再來審判活人死人。每次掃墓,親友們對着墳前說話,我也陪着說,但心裏明白:我只是對着內心的期望—希望亡者能聽—而自言自語罷了。

  他們也會說:「他已身在天鄉,在父的懷中,不再愁苦了。」再次抱歉,他並不是基督徒,他不會在父懷中,隨他身後的,就是審判,只有信主的人得着永生,這地獄永火的結局,又何堪告訴親友!

  說白一點,死亡的存在,與其粉飾之而使人得安慰,不是應更進一步抓住上帝直接的警示?行文之前,就發生一名女途人被行經的小巴鬆脫的車轆擊中而死亡的意外,「生命無常」?常談得連老生也生厭!可是,不正是它每一天都給世人忽略,才要天天常談,天天提醒?

  對亡者全無意義,但一切也仍是為了活人。同事的逝去,讓我也省思自己教學之火是否已無聲漸卻?舊友的遭遇,也叫我明白肢體間的聯繫關心是何等重要,要我告誡自己「不可停止聚會」。如果可以,求主別讓我們在死亡當中學習功課,反而是更安然面對死亡,今時坦然痛哭於短暫離別,他朝欣然相逢於榮華天家。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