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一個安息禮拜中,帶領會眾誦唱一首詩歌「靈友歌」(“Jesus, Lover of my soul”),其中幾句歌詞是這樣:
「耶穌,我靈好友朋,容我奔投主懷中;
洪濤暴雨衝我身,狂風激浪高千尋;
當此大難臨頭時,懇求拯救勿延遲;
直到風靜浪亦平,助我依舊向前行。」
安息禮拜完了,在坐旅遊車赴火葬場途中,一位家人趨前問我:「剛才唱的聖詩,文字真優美,意思又深刻,為甚麼平時在教堂從未唱過這麼好的聖詩呢?」
真的,香港大多數的教會,近二十年已很少誦唱「傳統聖詩」了,不論是《青年聖歌》、《普天頌讚》、《世紀頌讚》,都束之高閣。坦白的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加入教會的基督徒,十之七八只懂得唱「敬拜讚美」式的現代詩歌。
剛才提到的「靈友歌」,是查理士衞斯理的作品,它被公認為是查理士幾千首聖詩作品中最偉大的一首。畢察(Henry Wara Beecher)曾稱讚它說:「與其享有地上君王的名望,不如作像查理士衞斯理那首詩⋯⋯他們會死,過一會兒將在人的思想中消失。但那首詩將一面唱到最後的號角把天使的樂隊招攏來;然後我想,還要在人的唇邊上升,直達主前。」
聖詩是教會最寶貴的財產,是信仰羣體的承傳(heritage)和共同回憶,甚至可說是教會的靈魂(The soul of the church)。聖詩闡明信仰、喚醒靈魂、滋潤生命。聖詩詞句把教義巧妙地寫進人心,在人的靈魂深處講述上帝的道。聖詩樂韻則把歌詞鏤刻在人的記憶之中,連連牽動人的情感,讓人浸淫在神聖的喜悅之中。
期盼香港的教會多欣賞和推動弟兄姊妹唱詞曲優美的詩歌。我們已經有一兩代的基督徒從未涉獵過「傳統聖詩」,這是一個莫大的損失和缺憾,教牧可不容忽視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