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盡邊緣的事奉
 籲教牧重整生活


2642 期(2015 年 4 月 1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隨着時代的改變,教友知識水平愈來愈高,教牧工作壓力愈大,身心靈易感疲勞,容易出現「耗竭」情況。耗竭乃身體響起警號的表徵,教牧應該調整生活,對會友訴求學懂適時「落閘」,減低壓力,才能建立健康屬靈的生活。福音證主協會領導力培訓學院舉辦之「耗盡邊緣的事奉?教牧心靈健康的危險訊號與出路」教牧得力講座,已於三月二十五日舉行。

  婚姻家庭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博士洪立群指,耗竭(Burnout)亦稱「職業倦怠」,從心理學角度解釋,是一種心理層面的反應,當事人會感到諸事不順,但找不到重新啟動活力的方法,工作變得死氣沈沈,愈是希望做得更好就愈感倦怠。他又言性格因素有莫大影響,完美主義者、無底線地幫助人、愈負責任的教牧愈易出現耗竭情況,但他說:「教牧出現情緒精神問題應該視為一個現象,而非問題,不需過於擔心。」

  洪博士指耗竭情況一般會出現的特徵包括腸胃不適、皮膚敏感、失眠、容易疲勞等生理反應,也會有情緒低落、焦慮、易怒的心理反應,當事人會逃避工作,甚至想抽離人羣。「他們也會變得無人情味,工作態度消極,冷漠對待教友,疏離關係。」他亦指出,當事人會感到缺乏成就感,對自己工作的評價下降,會消極對待工作,常有離職念頭。他續言,耗竭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通常是工作要求與資源不平衡,無法順利完成工作;第二階段是出現即時短暫的情緒反應及感到身心疲勞;最後是會有一連串態度與行為的改變,洪立群舉例指:「今日很多教牧同工都經常北上按摩來減壓,或靠飲咖啡來減低能力流失,短期有助情況,但會造成長期循環。」

  洪立群博士從存在心理學解讀「壓力」說,人面對死亡、擁有自由卻不懂自處、害怕孤獨地存在、無意義四個困境時,會感無力而痛苦,繼而產生焦慮,需要尋回「自我」來面對焦慮。「當人面對焦慮時通常會透過反擊、逃跑來保護自我,非信徒很多時會食煙飲酒紓緩情況,但不少教牧會選擇逃避問題,終造成壓抑。」洪博士說,也有教牧透過進修、按牧來提升能力感改善情況,嚴重的會出現驚恐症或沈溺行為,他不諱言除了購物、購書、上網外,最嚴重的個案是透過多是通過偷竊、斂財、婚外情等出軌行為來解壓。

  「有些教牧自我較薄弱,於是把會友的burnout,變成自己的burnout,也有因執事會講道而令教牧感到互相比拼有壓力。」洪博士認為這樣不健康,而且教牧應該提早預防耗竭的出現。他建議教牧要重整心態,學懂適時「落閘」,下班後拒絕即時幫助會友解決問題,讓自己有足夠休息;也可以去改變觀念,視眼前的苦難是試探。他又言教牧的生活需要重整,「規律的人要學懂不規律,平衡生活。」

  洪立群形容耗竭是碰到痛苦的一個訊號,提醒人要檢視和重整自我,他說:「當耗竭出現,我們需要回到上帝那裏,承認自己有問題,讓上帝介入成長。」他分享自己有寫日記的習慣,當中有些重覆思考的事,從而發現自己的重要問題。他亦鼓勵教牧要制定空間,察覺到某一階段需要退下來休息,也要找信任的朋友支援自己。他又以以利亞為例指出,耗竭也有機會成為鼓勵和轉機,以利亞戰勝巴力後,卻敗給一個女人,令他改變一生,上帝最後藉他的經歷扶助其他人。洪博士最後提議教會可考慮撥出預算,參照商界邀請專業人士為僱員提供心理及情緒支援,預防耗竭發生。

  崇基學院神學院教牧事工副主任、證主事工顧問林榮樹牧師回應時說,教會很容易把心理層面的反應「屬靈化」,歸咎於屬靈問題而忽略處理,也容易將別人的稱讚視為上帝的祝福和肯定。他認為基督教的神學既有光明也有黑暗一面,不應把表面成功當作祝福,相反「弱者神學」讓信徒知道恩典夠用,只要過委身於喜樂平安的生活。他最後提醒教牧不要以自己強項量度別人弱項,因性格有優劣,只要重視自己生活均衡,保持安靜親近上帝的時間,否則講道只會變得膚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