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的矛盾 (柴米油鹽之四)


2641 期(2015 年 4 月 5 日)
◎ 品蘭集 ◎ 文蘭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年初時看到電視上的專題片段,說及南韓西南部產鹽地區,仍有鹽奴的存在,他們大多是殘障或智障人士,被禁錮在鹽田區內過着奴隸一般的生活。因為去年一名視障人士寫信向家人求救,事件才揭發出來。當地有人指稱鹽奴本來是傳統的一部分。如此傳統,必須揚棄。

  在香港長大,沒有看到買不起鹽的家庭,但是從歷史書上,知道鹽是重要商品,掌握生產或銷售的人,就如今天的石油大王一樣,有錢有權勢。為維持社會安穩,歷代政府都設立鹽政,控制鹽的生產及買賣。人的生存不能沒有鹽,鹽的重要不言而喻。鹽的生產,無論是海鹽、岩鹽,都得用上大量勞力,今天我們在市場幾塊錢買上一包鹽,卻不可小覷了它。

  上古的人因為使用鹽去保存食物,得以擺脫食物生產時間的限制,增加糧食保障,食物不易變壞,不同食材才有流通的機會。直到今天我們還是有很多鹽漬的食物,往往來自很遙遠的地方。人不能缺少鹽,但吃鹽過多也同樣影響健康。生活的藝術就在矛盾的平衡中。

  食物加入鹽來調味,我們的舌頭能分辨出鹹的味道,那是五味之一。但稍諳烹調的人都知道,鹽不是光是鹹這麼簡單,它有提味的作用,就是把食物中的鮮味帶出來。再講究一點,不同的鹽會帶來不同的味道,所以有些精緻菜餚,不會用普通海鹽,而是講究以高山岩鹽即磨加上去。鹽能影響食物的味道,不過世上多國政府,都會通過在鹽中加碘去令國民免於缺碘,以烹調而言,加碘的鹽簡直是災難。人生每多矛盾,這又是沒辦法的一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