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化清明節


2641 期(2015 年 4 月 5 日)
◎ 教會之聲 ◎ 李鴻標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早期教會為了幫助異教徒擺脫迷信的傳統風俗,定了每年的十一月一日為「諸聖日」,目的是要將祭死神的節日聖化,以此記念古聖先賢,尤其是那些為主殉道的信徒。筆者相信,今日教會也可以考慮將一些傳統節日或習俗聖化,讓信徒在按習俗守節的時候,可以更心安理得,並有美好的見證。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筆者願以清明節為例,為教會可怎樣將之聖化,提出一些獻議:

  追本溯源

  筆者認為聖化清明節的第一步就是要追本溯源,了解其由來:

  清明節,古時亦稱為「植樹節」、「踏春節」、「聰明節」。清明也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但是,清明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香燭和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燃點香燭,焚化紙錢;又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民間悼念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聖化習俗

  聖化清明節的第二步就是把傳統習俗聖化,將一些基督教元素灌注其中。這樣做,說來容易,但實行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因為未信主的家人往往都不會輕易改變他們掃墓的傳統方式。不過,若是能行,總要盡力如此行。全家都已信主的,就更當如此。

  掃墓時,我們可以獻上鮮花、飾物;以默禱、甚或躹躬,唱詩歌。此外,還可在親人墓前,讀經、祈禱,甚至訴說心中懷念之情。掃墓以後,到餐館一聚,大吃一頓,也未嘗不可。

  集體記念

  此外,還可嘗試於清明前後,在教會舉行「念親恩日」,為信徒提供一個集體慎終追遠、記念先祖的平台。讓當天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在先祖墓前掃墓的信徒,有多一項的選擇,並能以經文、詩歌、禱詞、相片、回顧、分享,向先祖、先賢或各人所敬重的人,表達我們的感謝與懷念。集體記念的好處是可以互相扶持、彼此激勵,還可以除去我們在未信者中間的寡少感覺,故「集體記念」可以說是聖化清明節的第三步。

  李鴻標(南亞路德會靈恩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