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齡牧養教牧研討會
 五十歲後踏上宣教路


2641 期(2015 年 4 月 5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年本港金齡人士的人口比例不斷攀升,金齡信徒比例亦佔教會整體約三分一,牧養需要再不能忽視。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及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於三月二十六日舉行「金齡牧養教牧研討會」,倡議教會挑戰金齡信徒參與宣教,尋找人生下半場的使命。同時鼓勵教會改變牧養策略,讓金齡信徒參與跨代同行的服侍,以經驗陪伴青少年成長。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形容,「金齡」人士一般指現時五十至六十五歲,生於戰後嬰兒潮的人士,他們在職場有豐富經驗,而且社經地位曾向上流動,是經濟相對穩定的一羣,與上一代生於戰亂的長者很不一樣。胡牧師從教會普查所得的數據推算,現時五十歲以上的信徒佔整體教會信徒人口超過三分之一,甚至有實例證實大型堂會有佔超過三分之二。他認為教會過去未能掌握如何有效牧養金齡人士,未來應多鼓勵他們參與事奉和宣教:「教會需要改變過往五六十歲是老年人的想像,金齡人士仍然擁有健康、魄力及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們每一個都抱負夢想,不要只是讓他們填補教會事奉的崗位。」

  「今日教會需要挑戰金齡信徒,若不挑戰,他們只會『吃老本』,靈命不斷衰萎,在安逸中失去昔日對神的熱誠。」胡牧師不諱言欠缺反省的金齡信徒,很容易會遇上家庭問題、婚外情,故今日教會的牧養挑戰是要幫助金齡信徒再上路,尋到人生意義,完成上帝交付的使命。他又引述James M. Houston《金齡教會的願景》一書描述,當下的金齡信徒有相當教育水平,也有專業知識與技能、經濟能力、真實信仰經驗,願意委身作有意義的服務,能夠獨立自主工作,更能運用所擁有的經驗作跨代同行。

  他亦回應說,教新現正探討金齡信徒參與跨代同行的服侍,讓金齡信徒成為年輕人的成長嚮導,透過經驗引導他們成長。他說,「教會要重新思考牧養設計,不再是向金齡信徒服侍,而是與他們一起服侍。」現時有好些金齡信徒擔任義務牧者,胡牧師鼓勵若金齡信徒身體健康,有足夠儲蓄,照顧家人情況理想,可以考慮長宣,貢獻所長,支援工場需要。

  但胡志偉直言因年紀問題,不少差會拒絕差派金齡信徒,他認為差會或許需要開展新的職位,並為有志宣教的金齡信徒進行跨文化訓練,幫助他們適應工場。他最後提到,日本現有專門讓金齡女士使用的健身室,室內沒有鏡子,讓她們能感安舒,他認為教會可考慮投資類似的外展牧養,從金齡人士埋身需要入手,嘗試新的模式。

  訂立明確目標 參與支援宣教士

  靈光中文堂堂主任陳家良牧師認為,牧養不是單純的靈命餧養,更是希望他們能成為大使命的信徒。金齡信徒既有人生閱歷,也進入家庭、工作、經濟的自由階段,是可以挑戰他們完成大使命的時機。他笑言其教會有逾六成教友超過五十歲,不能不牧養金齡信徒,然而他們一般都較其他年齡層更穩定參與崇拜聚會,也熱心委身教會事奉,信仰成熟穩定。

  陳牧師以六個真實個案提醒,金齡信徒在事奉上不是一面倒正面,也出現負面影響。如他們擁有經驗,若發揮能有美好貢獻,相反會變得固執,不聽他人意見;信仰穩定成熟可愛、忠誠可靠,但亦有可能求安逸,變成「老油條」。他不諱言,金齡信徒自主性強,曾有金齡夫婦參與差會短期宣教後,因語言等問題未獲續期,他們及後自尋國外機構繼續事奉。

  但陳家良亦總結指,曾參與差傳部的金齡信徒多會較願意參與短期宣教,教會可鼓勵他們到工場半年、一或兩年,關心和支援當地宣教士。「要有明確的目標挑戰他們,可以從支援宣教士角色入手,不用學習新語言對他們而言較容易,因為金齡信徒普遍較年輕人更能吃苦。」

  以勒基金總幹事陳歐陽桂芬女士分享動員金齡信徒差傳的方法,她提出七部曲:祈禱、奉獻與支援、學習與裝備、動員、關愛、橋梁、短宣與長宣。她鼓勵教會推動弟兄姊妹為宣教士每日禱告十分鐘,並組織禱告小組為未得之人民、國家及宣教士禱告。在港除了投身教會差傳事工,關懷宣教士在港家人,也可以透過參與短期神學課程,及閱讀差會刊物加強對差傳的認識。更進一步可參與訪宣體驗,發揮所長,謙卑與宣教士協調,亦可以營商宣教身分,幫助第三世界的人民解決生活所需。

  大會在期間亦播放有關金齡宣教的影片,呼籲教會要更新想像,長者可以服侍,金齡可以宣教,且不取代青年宣教,反之互補不足。今年的恩臨萬邦金宣大會將於五至六月舉行,以「璀璨人生,再上征途」為題,繼續探討金齡信徒的使命,挑戰他們思考人生下半場的目標,踏上宣教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