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復活節不是假期


2641 期(2015 年 4 月 5 日)
◎ 新聞捕手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今天是「主復活日」;今年,這個按照猶太曆法推算出來的日子,適逢也是中華曆法的清明節。這兩個節日剛巧重疊在同一天,並未算得罕有。長久以來,耶穌受難與復活,是香港的公眾假期中、連續日數最長的;相比中華新年的假期還要長。一種外來宗教的節日,在以華人為主的社會,竟然享有如此超越的地位;除了政治歷史的起因,也愈來愈趨濃烈,是推動消費生財的緣故。

  在今天,普遍教會人士的注意力,大概較多在「主復活日」,較少在清明節。不妨雲遊異想:如果耶穌受難與復活,不是列為公眾假期的話,這幾天就是一般普通的日子,是人人都需要如常的上班,如常的上學,和如常家務的日子。哪,對社會動態和經濟活動造成甚麼影響呢?這裏姑且不談。不如想象想象,如果沒有這幾天公眾假期的話,教會生活又會變成怎麼樣呢!

  如果耶穌受難與復活並非公眾假期,牧職同工會帶着怎樣的心懷來安排「受難節聚會」呢?又會如何編排聚會的內涵呢?如果耶穌受難與復活並非公眾假期,信徒羣體又會帶着怎樣的心懷來參與「受難節聚會」呢?如果耶穌受難與復活並非公眾假期,那些不少堂會行之有年,近乎習以為常,看似例牌公事的「春令退修會」,「春令佈道會」,「春季大旅行」,之類活動項目,會不會變成絕響,或者變得聊備一格呢?

  香港及澳門,兩處曾經讓歐洲國家管治的社會,是中華國土上僅有的、將耶穌受難與復活列為公眾假期的地區。雖然假期的性質已經異變走向商業化,信徒可要懂得珍重這項「歷史遺產」。耶穌受難與復活這個長假期不是必然的,是全球所有其他華人社會所沒有的。我們要懂得善用這段假期日子,也許在忙亂的生活節奏下需要休閒,卻莫忘貼近上主,見證天國福音。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