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選擇如何回應神
第 2617 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 要聞
建道神學院主辦「爾道自建」聖經講座─「小人物、大故事」系列,已於十月八日晚,假旺角浸信會舉行,當晚建道神學院教務長潘仕楷藉對比出賣耶穌的猶大與膏耶穌的婦人作分享,指兩人均面對耶穌將死的事實所作出不一樣的回應,導致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猶大遺臭萬年,婦人卻流芳百世。
潘仕楷以「流芳百世與遺臭萬年(猶大與膏耶穌的婦人)」為題作分享,並以馬太福音有關兩人的事件作對比,並解釋聖經中記載小角色的作用,在於襯托主角的角色與行動;與主要配角形成對比;當中可能包括一些理想回應的因素。面對這婦人膏耶穌事件,猶大和其他門徒整體的回應基本上一樣,認為是浪費。馬太福音的作者馬太記載,猶大出賣耶穌是個很低的價錢,是當時一個奴隸的價錢,猶大也沒有與祭司討價。潘仕楷表示,馬太在描寫時,金錢好像不是猶大賣耶穌的主要問題,然而,卻沒有強調他為何出賣耶穌,只是交代了賣耶穌的事實。
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時,對門徒有個預告─有門徒出賣自己。門徒(包括猶大)均問主:「是我麼?」耶穌給了猶大悔改的機會,猶大卻隱藏出賣耶穌的行動。其實,猶大出賣主與彼得彼得三次不認主是一樣的,然而,他們的回應卻是不一樣。彼得痛哭悔改;猶大卻把錢還給祭司長和長老,想推卸責任。潘仕楷認為,信徒有時也像猶大那樣,希望自己把事情搞定,推卸責任。作者馬太提醒信徒要承認自己失敗,要思考如何面對失敗,潘仕楷補充:「哀慟的人有福了」,神不會輕看我們的哀慟及悔改。
馬太福音二十六章六至十三節提到膏耶穌的女人,作者沒有介紹女人的名字,耶穌卻親自解釋那女人的作為,並吩咐:「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潘仕楷解釋,「無論在甚麼地方」其實重覆了「普天之下」的意思,是「廢話」,是不必要講的,耶穌的重覆是在強調─在傳福音時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事。那女人接受耶穌的死是事實,也許信徒在傳福音時,不會提及那女人做的事情,然而,卻都有帶出「耶穌為我們死」的信息,這才是傳福音的關鍵。
潘仕楷總結,馬太福音的描述將這女人隱藏,不與讀者講這女人是誰,為了側重點在角色的重要性─「這女人所行的」,重點不在她的本質,而是她的行動。此外,猶大與這女人都面向耶穌的死,然而,他們的態度完全不同。潘仕楷建議,信徒在讀經時,可以參考其他福音書,但要着重於某卷書作者的表達,不要自己為問題解答。可先藉着觀察,亦可參考不同譯本,帶出不同的角度,幫助解決讀經的問題。
在問答時段,有參與者問及,如果沒有猶大的角色,耶穌的計畫照樣成就,那為何需要猶大的角色?潘仕楷回應,「神沒有我們,其計畫依然可實現,但需要我們的參與,是給我們的恩典,我們需要正確去回應神的工作。」此外,潘仕楷補充,當信徒做錯事時,神要我們悔改,不是要我們做這或做那,而是需要有悔改的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