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機構同心見證主
第 2596 期(2014 年 5 月 25 日)
◎ 要聞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下稱:教關)主辦之教關關懷貧窮分享會,已於五月十四日,假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牧中心舉行。當日教關主席李炳光牧師、副主席蔡元雲醫生、顧問司徒永富博士、執行委員余妙雲姑娘及合作教會代表陳劍雲牧師及姚健偉牧師出席,與參加者分享教會及機構同心合作,有智慧運用社會資源,在物質及心靈上讓貧窮人得到滿足。同時鼓勵更多教會齊來關懷貧窮人,完成天父的使命。
教會存在榮耀上帝
教關主席李炳光牧師在致辭時表示,教會存在的目的是傳揚福音,教會要關懷社會問題,為跨代貧窮問題做些事情,並以行動及生命影響生命。在關懷貧窮問題上,教關不是做前線的工作,乃聯繫、關懷、支持及發展,推動關懷貧窮工作。李牧師認為,關懷貧窮,不能倚靠一個機構或一間教會去做,必須一起同心協作,同心關懷,是非常好的見證。
教關副主席、香港政府扶貧委員會委員蔡元雲醫生指出,教會是被差遣出去的羣體,人活着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榮耀上帝,上帝的榮耀是在教會及基督身上彰顯。教會不但設立愛心糧倉,派發食物,亦作牧養的工作。傳福音是全人的福音,不單關顧物質的貧窮,亦要關心生命的貧窮。在派發食物時,更重要的是探望及牧養他們。當信徒把事情做在有需要人身上時,就是做在基督的身上,並鼓勵更多教會機構關心身邊的貧窮人,以致上帝得到榮耀。
教會機構同心合作
教關伙伴教會之一,香港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陳劍雲牧師分享,教會沒打開門就看不見需要,他們的教會在過去十六年來,接觸了很多新移民,透過教導孩子英文、補習等,與他們分享信仰。近年,教會亦與工業福音團契合作,舉辦陪月班、保安班等課程,幫助新來港婦女投入社會工作。此外,教會亦有參與愛心糧倉,幫助有需要家庭,透過服侍新移民,經歷了上帝奇妙的作為。
教關會員之一的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救恩堂,姚健偉牧師分享,該教會長達一百六十五年歷史,在服侍中,眼界被打開,經歷喜樂,人數亦有增長。起初,教會面對太多服侍的工作,感到掙扎。幾年後才明白按才幹受職,不是所有服侍都要動員參與,可以讓會友自發選擇去承擔。關懷貧窮是整全福音的部分,需要穿插在如短宣等傳統事工中。他說:「中產的教會,有人才、有資源、有心,我們不去做,誰去做?」從而鼓勵更多中產教會關懷貧窮人。
善用資源關懷窮人
教關顧問、鴻福堂執行董事司徒永富博士表示,在商界中,只要金錢及權力運用得好,社會面貌會更好。企業需要健康的社會,健康的社會需要維護,故此社會需要更多好的企業。於是指出,社會上有很多資源,鼓勵教會機構好好利用,並化感動為行動去關懷貧窮人,但提醒在關懷貧窮時,要讓貧窮人不失尊嚴。
教關執行委員、深水埗貧窮家庭宣教關注組主席余妙雲姑娘表示,要把福音帶給貧窮人,教會要有廣闊的胸襟,與機構合作服務貧窮人,合作機構要彼此打破門戶之見,也要明白社區的需要及困難,利用可用資源,互相合作,祝福貧窮人。
幫助基層兒童脫貧
教關在「兒童發展基金」開展以來,透過配對基金和招募友師支持伙伴機構參與計畫,至今已成功支持共二十四個計畫參與營辦基金計畫,成為推行「兒童發展基金」的重要能力團體之一。香港政府響應前扶貧委員會的建議,在二零零八年成立「兒童發展基金」,希望能促進弱勢社羣兒童的較長遠發展,透過幫助兒童建立儲蓄習慣,訂立較長遠的個人發展計畫,並伴以友師的陪伴和引導,從而減少貧窮。計畫至今共退出四批共六十一個計畫,會及六千多名年齡介乎十至十六歲的兒童和青少年。
教關連同香港理工大學和先導計畫的兩個營辦機構,於去年進行教關「信仰為本」先導計畫追蹤研究。該研究在去年八至十月進行,成功以問卷訪問一百零一名先導計畫的參加者,以了解參加者在計畫結束一年半後的成長和發展軌跡,並了解他們參與計畫後的轉變(包括身心和信仰方面的轉變等),務求整理出信仰為本的師友關係模式。
研究顯示,較積極投入「兒童發展基金」計畫的參加者,在自我身分尋索,並社區活動活動參與上,都較非活躍的參與者為高。又顯示,計畫有助加深參加者對自身的反省與思考,並開拓並深化他們的眼界和社區的參與,防止隱蔽青少年的產生。效果尤以與友師建立持續關係的參加者為甚。另外,在信仰為本的計畫中,友師透過各種身教言教和信仰的分享,除了增加參加者自身反省和自尊感,也增強他們對信仰的追求和宗教信念,從而豐富他們內涵和個人素質(包括感恩,人生意義,希望感和人生規畫),為青少年的長遠人生發展作出準備。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