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74 期(2013 年 12 月 22 日) ◎ 聖化工作間 ◎ 羅錫為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因着他們多數只有初小的教育程度,而且受人歧視,所以失業率高,令他們都沒有自我尊嚴,也不求上進。
在吉卜賽人當中,充滿着宣教機會。只要有人關心他們,他們就願意聽福音。蘇聯瓦解多時,派宣教士去到他們當中,植堂、佈道會沒有問題,阻力不在政府,而是從當地建制教會而來。
跟當地向吉卜賽人傳福音的牧師談起,在某些鄉鎮,最好是能提供就業機會。有一位塞爾維亞牧師,發起了—「借貸專款」,借些小本錢給吉卜賽人在市場做生意。塞爾維亞人不會借錢給他們的,因為他們沒有信用。
外面關心他們的教會或個別信徒,可以藉在東歐那些地方投資,做些社會企業或合作社,提供職業訓練和工作,幫助吉卜賽人建立自信心和謀生技能,建立信耶穌的吉卜賽人社羣。由小做起,漸漸改變吉卜賽人的心態和生活方式。這是福音改造社羣的效力。以塞爾維亞為例,不需要很大筆資金,有心做的話,處處都是宣教機會。這些工作,非傳統的宣教士有能力作的。這個呼召,是向那些對BAM(Business as Mission)有負擔的職場中人發出的,並回應三十年前「洛桑信約」向所有職場中人的號召。
從現今的宣教機會來看,新一批的宣教士,不是離開職場,而是從職場出發,進入世界,包括普世的宣教禾場,發揮更新社會的「光鹽作用」。歐洲的吉卜賽族羣,可以是一個跨文化的宣教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