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正式公布制訂貧窮線,並以家庭入息中位數的50%為「主線」。為何香港需要制訂貧窮線?綜合不同學者的意見,貧窮線可發揮三方面作用 : 規範性、工具性與比較性。有了貧窮線,即有社會公認的最低基本生活標準,政府就有基本責任照顧那些生活於貧窮線以下的市民。貧窮線提供一個客觀可量度的貧窮標準,反映社會在不同年日貧窮狀況的變化,從而評估政府的扶貧政策能否有效,並能與各地的貧窮狀況作出比較。
過去,政府不肯制訂貧窮線;現經各方壓力下面對現實,讓討論多時的貧窮線接近落實。當然,有了貧窮線,並不表示貧窮問題一下能解決;貧窮線只不過有一定的指標作用,作為政府、社福機構與教會制訂扶貧政策的參考。雖然政府官員不斷重申貧窮線並非扶貧線,筆者認為兩者根本不能分拆。當我們全面了解全港至少有一百一十五萬人生活於低收入與貧窮家庭(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按二零一一年住戶收入及人口普查數據所作研究),政府就責無旁貸,理應關愛弱小與生活困苦的一羣。
目前,長者的貧窮問題最為嚴重,貧窮率由二零一零年的32.5%上升至二零一一年的32.7%,長者貧窮人數達二十八萬八千多人,其中有十七萬六千人來自獨居或二老長者住戶。貧窮線可說是政府終肯正視現實,教會不要奢望政府能解決貧窮問題,教會既要倡導政府與各界別一起承擔,固此教會也要身體力行,活出使命。
堂會的角色為「次要照顧者」,而有老年父母的子女則為「首要照顧者」。初期教會的實踐是「寡婦記在冊子上,必須年紀到六十歲」(提前五9),而「信主的婦女,若家中有寡婦,自己就當救濟她們,不可累着教會,好使教會能救濟那真無倚靠的寡婦」(提前五16)。侯士庭於《金齡教會的願景》指出 :「照顧孤兒寡婦就成為基督教社羣的一項重要關注。在第二世紀中期,羅馬主教的責任包括照管大約一千五百名寡婦。」教會資源要優先幫助獨居或二老長者(子女在外地或離世等),或經濟有困難的獨身人士。扶貧是本港所有堂會不能推卸的使命,分別只在於做多或做少 !
如有任何意見,歡迎隨時聯絡 : 電話 : 67602025,電郵 : info@hkcnp.org.hk 網址: www.hkcnp.org.hk
胡志偉(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委員)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