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月學做人


2559 期(2013 年 9 月 8 日)
◎ 世說新語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新學年今日開始,中學生的精神健康狀況不容忽視⋯⋯發現有抑鬱徵狀的中學生人數較去年上升近七個百分點,至50%,即每兩名中學生就有一人出現抑鬱徵狀。」 《明報》2.9.2013

  香港近年多了許多匪夷所思的調查研究結果,例如說香港有將近一百四十萬貧窮人口,有三成中學生沒有暑期活動,以至有一半中學生出現抑鬱徵狀。

  據負責此項調查的學者指出,中學生出現抑鬱及焦慮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傾向以負面方式思考,建議當然又是期望學校加強了解及關注學生精神健康。

  坦白說此類調查研究很大程度上屬自說自話,多犯上循環論證的謬誤,無助於解決問題。香港有逾百萬中學生,如果真的有接近一半出現抑鬱症候,即是有五十萬人有精神困擾,這數字簡直不可思議。

  但退一步看,說十多二十萬香港中學生有抑鬱或焦慮徵狀,大抵也符合事實。其中一個原因,其實跟他們的居住生態環境有關,就是多住在新建的屏風樓,舉頭看不到天空,更加看不到月亮。

  六、七十年代以前的香港人一樣生活迫人,莘莘學子也要應付升中試等的沈重壓力,但那個時代人們入夜之後,可以到天台透透涼,看看天上斜掛的明月,即學到一點做人的道理。

  月亮盈虧不已,盈了又虧,虧了又盈,循環不息。今晚明明是滿月,但過不了幾個晚上,它就變了半邊月,而且仍要變虧,成為蛾眉新月。以前的人舉頭望月,不單止有助低頭思故鄉,也會悟到人生的命運起跌,悲歡離合,就懂得從一個局外點去看,待人處事不會心急,也不被眼前的得失順逆所困,這就是一種修養。

  近二十年香港佈滿屏風樓,加上光害污染,年輕人也常低頭看手機,再沒有賞月看月的閒情,因此也失去這份修養,多了抑鬱焦慮,實屬必然。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