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的定義


2556 期(2013 年 8 月 18 日)
◎ 譯經隨筆 ◎ 洪放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筆者多年來任職聖經公會翻譯顧問,常常要衡量取捨,究竟哪個語言需要聖經的翻譯,哪個不需要。其中必須回答的問題,是某語言是否可以當做一個正式語種來看待,抑或只不過是一個方言,是附屬一個大語種的方言。若是方言,那麼翻譯的需要就不迫切了。

  目前,語言學家對方言的定義是相當清楚:當兩種語言極相近,以致說這兩種語言的人可以各說自己的話,而對方基本聽得懂,都能明白,那麼這兩個語言就同屬一個語種,都可算為這個語種的方言了。假如說這兩種語言的人都聽不懂對方的話,那麼這兩種語言就可算為不同的、獨立的語種了。這個定義對語種研究尤為重要,因為可以藉此數算目前世界上還有多少種語言。

  舉個例子,假如我們把粵語當作一個獨立的語種來看,那麼香港人和廣州人說的廣東話,基本上廣西人聽得懂,而廣西人說的廣西話,香港人和廣州人也大致聽得懂,那麼根據語言學的定義,廣東話和廣西話就是兩種方言,都同隸屬粵語這個語種。再擧另一個例子,假如把閩南語當作一個獨立的語種來看,那麼廈門人說的廈門話,其本上臺灣人聽得懂,而臺灣人說的臺灣話,廈門人也大致聽得懂,那麼廈門話和臺灣話就是兩種方言,都同隸屬閩南語這個語種。

  但語言學界流行另外一個非正式的定義,就是「方言擁有陸軍海軍,就是一個語言了」。據說,提出這個定義的是一個叫麥思·溫艾克(Max Weinreich)的猶太裔語言學家,溫艾克誕生於一八九四年俄國統治的拉脫維亞,自小接受德語教育,活躍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猶太社區學術界。當時東歐包括俄國的無數猶太人說一種結合德語、希伯來語、斯拉夫語的混合語,叫意第結語(Yiddish),而散居遼闊東歐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猶太人因地域差異,發展成不同的意第結語方言。溫艾克就成為研究意第結語的專家,尤其探討意第結語衍生為無數方言的現象。猶太人自從公元七十年失去家園,千百年來成為少數族裔身分寄人籬下,備受欺淩,因此溫艾克深明大義,以獨具慧眼界定,只要擁有軍事和政治實力,任何方言足可升格為語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