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


2556 期(2013 年 8 月 18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從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八至二十節來看,我們多會認為這段經文是指教會首要任務是往普天下傳福音。不過若細心看這段經文是指:傳福音、崇拜、受裝備、再去裝備他人。不錯,我們強調對傳福音的心志,看重堂會事工的外顯與數字,這是好的。只是我們很少看重如何幫助信徒活在當下,讓主常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信徒要活在「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的當下,就要重尋昔日教會兩大傳統:崇拜與修靈。修靈不等同靈修。前者是一種無常動態的靈性修維生活,後者是指一種定時定點的靈修生活。

  這裏產生兩個問題。第一,教會的存在是只為傳福音嗎?傳福音、崇拜、受裝備、再去裝備他人,哪一項才是存到永恆的?其實我們在天上時不再需要傳福音,不再需去被裝備,也不再需要裝備他人,因為這一切都被上帝的同在與永恆所取代了。但是,我們卻需要不斷地頌讚上帝。換言之,讚頌上帝是永不止息的。近十多年來,信徒對頌讚上帝的醒覺是不斷加強。目前在堂會以外的聖樂事工明顯是非常活躍,據筆者所知,現時最少有十六個有規模的聖樂或詩班團體。若加上堂會外敬拜讚美等的培訓事工,那就很強大了。只是,在香港具規模的二十多間神學院中(有說是超過三十間),為何只有一或兩間神學院有正式設立聖樂系?常說基督宗教是一個歌唱的宗教,試問牧者沒有這方面的訓練,日後又怎樣牧會和主持崇拜?這是誰的責任?

  第二,近些年來,有不少基督徒走向天主教主辦的靜修營去學習靈修,受導於神父或修女,甚至成為神父,修士,更有改入東正教門下。也有不少香港堂會或團體主辦泰澤崇拜,甚至前往法國泰澤村親自體驗。另外有些信徒參加某位禪師在香港舉辦的退修營。這顯示甚麼?我們又當怎樣回應?幸好同時在這些年間神學院及香港堂會以外出現不少栽培信徒靈性的團體或修院(計有九至十間)。這又顯示出甚麼?為何信徒靈性的操練會在堂會及神學教育以外出現?

  總之,近年間在香港興起的靈性修維事工和聖詩聖樂團體的湧現實是可喜現象,但是,這更是值得神學工作者和牧者所當關注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