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道事工和佈道方法的點評


2546 期(2013 年 6 月 9 日)
◎ 教會觸覺 ◎ 胡志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1. 檢視本港教會佈道事工成效

  整體而言,本港教會的佈道意識相當高,從歷屆「香港教會普查」反映,堂會提供不同培育課程,其中「個人佈道」課程由一九八九年的53.7%(指全港堂會整體比率),上升至二零零九年的76.7%。另一指標則是堂會有特定的佈道對象,由一九九四年的74.5%,上升至二零零九年的91.5%,主要是會友家人及親友,堂會比率分別是75.0%及81.9%。

  本港教會在佈道實踐方面,96.3%堂會的佈道實踐方式是以信息為重,而實踐服務為佈道方式佔60.0%,實踐權能為佈道方式佔15.2%(190間)。堂會經常採用的佈道方法,主要是關係式佈道如友誼佈道或一領一(45.6%),其次為聚會式佈道如教會佈道會或福音主日(44.0%)、福音性研經(31.6%)等。 (表1)

  2. 堂會對佈道方法的評價

  二零零九年「教會普查」發現,近六成堂會表示友誼佈道或一領一為首三項有效的佈道方法,亦有過半數堂會認同堂會佈道會或福音主日的成效。(表2)

  3. 點評大型佈道會

  「大型佈道會是佈道事工策略中重要的一環,透過大規模的籌備工作,動員信徒、教會、福音機構,突破種種的界限,攜手參與佈道事工,讓整個城市的人得聞福音,印證神的作為」《香港包樂佈道大會–赴會者、決志者及跟進研究》(1988年)。回顧歷史,大型佈道會的興衰是與教會生態息息相關,七十及八十年代因堂會實力較為弱小,大型佈道會能發揮的空間較大;但進入二千年後,從「香港教會普查」數據反映,大型佈道會轉弱,因為超大型堂會崛起,堂會主辦的佈道會在宣傳與節目方面與大型佈道會也不遑多讓。

  本地佈道會或大型佈道會事工經已相當成熟,且堂會為本的佈道會事工果效更為確實。從《2009年香港教會普查》反映,近五年的整體佈道事工帶來實質的增長,崇拜人數較二零零四年多了75,548人;近三年每年受洗人數不少於15,000人。透過多堂崇拜、增設青少年崇拜、強化堂會之間於社區內的聯合佈道事工等,確實有助整體教會的增長。

  無論是本港教會佈道會或大型佈道會仍以「節目吸引式」(attractional model) 為主,「節目吸引式」強調聚會質素,以名氣講員或名人見證為賣點,注重宣傳與包裝,務求愈多人「來看看」(come and see),就保證事工的成功。筆者憂慮的是本港教會過度擁抱「節目吸引式」,不斷炮製有入座率保證的所謂「福音節目」,長此以往只會造成惡性循環,就是福音「商品化」,佈道「行銷化」,帶來教會「君士坦丁化」(指大量未曾經歷重生得救的人士湧入教會)。

  本港大多堂會在宣講與推廣福音事工的技巧已不斷提升,期盼有更多本土研究,能推動佈道事工更能有堅實的神學反思,能與堂會整全使命結合,以致我們能「宣講」並「活出」真實的「好消息」,榮耀三一神名字。

  胡志偉牧師(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