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的世界


2544 期(2013 年 5 月 26 日)
◎ 朝鷹珍藏 ◎ 朝鷹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一件擺設,起初以為是金屬製品,但一拿起來就知道它是件木製的書立。它吸引我要走近觀看的原因,是因為它本身的造型是個「@」符號,這是你和我每天在電子世界與它擦眼而過,隨時超過百次或以上的一個符號,但因其體積比現實我們常用在電子通訊郵件上的「@」大幾百倍,甚為有趣,結果買下收藏可也!

  記憶所及,我跟「@」的接觸是在八十年代初,當然那時候很多朋友已開始使用電腦,但多用在處理文書上,真的比人手抄寫較標準美觀,而且不怕寫錯,因為可以作無限次了無痕的改錯。還記得當時比較常用的傳送文書方法是傳真。

  我收到的第一個電郵,是來自香港大學心理學系的許志超博士,心情和感覺都有點兒興奮。誰會想到平日要通過郵政送遞一兩天才到的信函,在秒間已收到!

  從那時起,大家會發現在電子郵件中使用「@」作中介,將名字與伺服器連接,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在英文名字中,沒有人選用「@」作為自己名字的一部分,也沒有任何網路服務商,將「@」作為自己的名號,這樣一來,就可以簡單地將名稱與伺服器分開了。

  最早創造和使用「@」作為電郵標記的是美國人湯姆.林森,他在1971年服務於美國國防部的軍事阿帕網。當湯姆奉命去尋找一個可以指代電郵的符號之時,他首先創造了一個執行程式,可以將資訊通過互聯網從一個機器傳至另一個機器,然後,將名稱安排與伺服器間以「@」隔開,這樣一來,「@」就開始正式成為電子郵件的媒介工具了。tomlinson@bbntenxa作為世界上第一封電子郵件,湯姆與「@」一起被世界所銘記。

  試計算一下,你一天會收、按或用「@」符號多少次呢?要多謝賜智慧給湯姆的上帝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