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體中學習婚姻生活
第 2544 期(2013 年 5 月 26 日)
◎ 要聞
由維護家庭基金、香港家庭福利會、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聯合主辦之家庭價值研討會2013「家庭價值的承傳~挑戰與機遇」已於五月十五日國際家庭日舉行,約有一百三十人參加。社會福利署署長聶德權太平紳士開場致詞時重申,本港以「兒童為重、家庭為本、社區為基礎」作為家庭服務的路向,當中需要教會機構的配合。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教授鄧紹光博士主講「反思如何向年青一代承傳家庭價值」時直言,社會不穩定性愈來愈高,本港離婚率近十年持續飆升,最可怕是有不少婚外情在教會橫行,只是沒有曝光。上一代的「模範」無疑影響到今日的年輕人對承傳家庭價值有所懷疑,為承傳帶來挑戰。
他不諱言近年參加婚禮,特別是基督徒婚禮總會令他感到「火起」。新人總把結婚視為愛情高峰,主席也會將一對新人的婚姻說得天下間獨一無二,在行禮過程中不斷定鏡拍照留念,他說:「整個婚禮充分展現出現代社會浪漫的愛情,卻忽略了在教堂行禮的對象是上帝。」他直言年輕信徒忘卻婚姻意義是見證信仰,建立彼此扶持、更美好的生活。
他續言,事實上當年輕人步入婚姻,由單身自由、充滿選擇的生活轉變成全然給對方付出愛的生活,滿以為結婚可以刻骨銘心,從此快樂生活,卻料不到浪漫激情的愛與婚姻束縛的愛發生了衝突,最後痛苦地發現婚姻只是愛情墳墓,他說:「於是他們選擇發展婚外情,陷進另一個墳墓。」
「最重要的問題是,年輕人缺乏共同生活的態度和技能。」他一語道破個人主義社會下所帶來的挑戰。他續指,現時社會任何關係都本着「合則來,不合則去」的態度自由進出,個人權益至上,以致年輕一代失去處理張力的技能及互相尊重欣賞、彼此忠貞、忍耐接納、承認錯誤、彼此寬恕的共同生活態度。
鄧博士指,聖經中的門徒羣體生活有助學習婚姻生活,例如舊約中的以色列羣體關係,建立在彼此順服和謙卑的共同生活操練上;登山寶訓要求獻祭前要先與弟兄姊妹尋求和好,以善勝惡,彼此以恩慈接待。他最後反問:「教會在共同生活上,有否讓年輕人學習到共同生活應有的態度和技能?若我們在有長者、同輩、少年等組成的大家庭中也沒能體現共同生活,難怪年輕人進入婚姻生活會變成這樣。他們求助,但教會無法教導,我們不再改變只會重蹈覆轍。」
倡議隔代管養重尋文化價值
在「承傳家庭價值的挑戰與機會」研討環節中,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關啟文博士分享,面對婚姻多元化的衝擊,他所接觸的年輕人中,大多並非放棄一夫一妻制,只是對婚姻沒有信心。他希望年輕人勿將人權放在任何議題上思考,因為失落傳統婚姻觀,日後難以挽回。香港明愛家庭服務社會工作主任余紀讓先生則坦言:「現時教會的情況是弟兄少擔起領導角色,姊妹反而承擔起來。」他認為弟兄需要醒覺,從上一輩中學習男性角色,教會可多舉辦男士查經聚會作協助。
香港家庭福利會深水埗(西)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經理鄭健忠先生倡議本港家庭參考流行於台灣的「隔代管養」,由老一輩教養小孩。他認為香港政府有能力在政策上支持,例如現時公屋分配能安排子女與父母住近一點,市民應該多向政府表達訴求。鄧紹光博士表示贊同,他指現代年輕人婚後總會將家庭割切為「二人家庭」,事事自己承擔,過分重視子女,不允許子女有絲毫損傷,讀書等一切都要按計畫進行,他說:「年輕一代因知識不同,總不放心父母親能帶大小朋友,卻不想自己也是由父母親帶大,也沒有想過自己和子女的關係可以是自我的延伸。」
維護家庭基金董事會主席曾錫華博士在總結時指香港漸漸失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教會常談共融,卻又推行分齡牧養,令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少了接觸的機會。他以一條淡水魚游向鹹水比喻香港文化價值的改變,淡水魚未知道水質在轉變,也未知道鹹水為自己帶來的影響,他說:「香港人需要重尋自己的文化價值,讓歷史傳承家庭價值。」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