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了慈心(可一40﹣45)


2477 期(2012 年 2 月 12 日)
◎ 釋經講道 ◎ 梁銘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七四年,國際痲瘋救濟會香港分會取得政府的合作,以喜靈洲全島作為基地,開辦痲瘋病院。另設有平房式的石磚屋作為院舍及宿舍。島上居民因害怕痲瘋病,從此遷離島嶼。故一提到「喜靈洲」就同「痲瘋病」連上等號。在六零年代病人多達五百人。

  至一九七四年痲瘋病已受控制,遂把餘下病人移到荔枝角醫院,喜靈洲則改設懲戒所與戒毒所。

  其時由信義會承擔島上的福音事工。島上有一簡潔明亮的禮拜堂,取名「主肯堂」,源出馬可福音一章四十至四十五節經文背景。

  一、夢迴喜靈洲

  四十多年前,作為神學生的我,有機會在喜靈洲參與短期的牧養事工。每週六下午,乘搭專船前往,留宿一宵,到禮拜日下午稍後才專船離開。駐島牧師吩咐,入島之前就要剃淨鬍子,盡量避免在島上??傷皮膚。說來頗令人悚然。

  當時病友約三百多人,有些已經痊癒的,或病情已受控制的,但因帶著損毀的外形外貌,未能融入社會,寧願留在島上幫工。當中也不乏專技人才。舉凡一切維修保養、修路、墾殖、園林、藤織、廚什、載運等等,大半可以承擔,頗有島國一家的親切感。

  週六有團契、查經學習等。主日有主日學、詩班、崇拜、聖餐禮等。都在「主肯堂」內舉行。主日聖餐後,捧著聖餐,尾隨牧師到各病房施餐。當中有嚴重潰瘍的、失明的、癱瘓的、痛楚的、併發症的。聽到牧師殷殷細語安慰。聖餐前的宣告「這是我的身體、為你擘開......」、「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不禁為之動容。一次又一次,都禁不著鼻子發酸、強忍著盈眶淚水。

  加略山的愛,如此令人震憾,使日後的牧養生涯中,「事工」不無多一點感性。偶爾仍會帶淚施餐,這就不是「盡責」的範圍了。

  二、動了慈心

  「天災」使人渺小、「人禍」使人無奈。二千年前的猶太地方,「痲瘋」不但是肉體的不潔,更是屬靈的不潔。就更有理由被社會所唾棄了。

  痲瘋可以把人的尊嚴、實存,都剝奪淨盡,赤裸裸的被拋入一個絕對悲慘無奈的角落。

  惟有到達這境界,才會得冒生命的危險,去求見耶穌。因為這樣子的活著,已經算不上「生命」。如果能夠得耶穌一摸,就算即時死去,也是太值得了。

  肉體的痲瘋,可以自我強烈的感覺到,因為我們一直都是依賴肉體神經去感覺。但屬靈(靈魂)的痲瘋(罪)卻就遲頓得很。因為靈魂的神經在亞當裡被損壞了。這損毀程度在科技、商業社會中愈來愈是頑固。那就更需要聖靈的大能,福音的「正確」宣講,才能根治。不要只滿足在一些治本的表現,那是世俗的智慧、小學也可達到,也相當精彩。

  痲瘋漢子得到醫治之後,竟情不自禁的為主作見證,雖然因為時機未到,耶穌吩咐他先不要傳出,但終於是「情」不自禁的傳開。相對之下。主頒佈大使命明確的吩咐了。但我們又為主作了見證嗎?

  當保羅秉承了主的慈悲憐憫,以至他說「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這是福音情、這是福音債,遠超過律法與責任的範圍了。

梁銘(中華基督教禮賢會紅磡堂榮譽顧問牧師)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