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復和有可能嗎?
第 2476 期(2012 年 2 月 5 日)
◎ 要聞
以巴衝突自十九世紀發生至今仍未結束,受著西方傳媒的影響外,香港信徒更不自覺地受到西方神學觀影響,留下刻板印象,甚至在衝突中盲目地支持以色列,卻對實際情況毫不瞭解。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主辦,時代論壇協辦的「以巴復和有可能嗎?」交流會已於一月二十日舉行,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主持。
六日戰爭感受不同家破人亡是否上帝所為
九龍城潮人生命堂楊懷恩牧師曾居約但、巴勒斯坦等地作神學教育工作,身在其中的日子令他有深切的反省。參與「Christ at the checkpoint」(檢查站中的基督)的會議談論土地神學令他大開眼界,當中談到「六日戰爭」(即第三次中東戰爭),他說:「講員是出生希臘正教背景的基督徒,他分享因著戰爭父親離世、家破人亡。但在歐洲神學院讀書讀到六日戰爭時,同學和老師感到開心,他與另一位敘利亞同學卻不明白,家破人亡是否就是上帝的作為?」他續言深刻體會到西方神學對他的影響,透過會議得到提醒。
楊牧師認為以巴衝突是重要的宣教課題,如當中出現穆斯林仇視基督徒、歐洲國家偏袒以色列,他不禁問:「我們是否應讓事件繼續,甚至要因此快樂而盼望耶穌快回來?還是該為受苦的人悲哀?巴勒斯坦人受壓逼、以色列人感恐懼,兩國人民也不好受,我認為需要關心以色列人,同時需要關心巴勒斯坦人。」
華人教會火上加油 走訪當地了解實況
夏達華研道中心總幹事黃德光先生經常走訪中東一帶,實地研讀原文聖經,他指:「要明白當地,就要道成肉身走在其中。」他發現今日的神學思想離不開希臘模式,但他質疑神學的根源究竟是希臘文化還是猶太文化。他引述已故希伯來大學教授David Flusser從希臘文版本中找到翻譯痕跡,而提出耶穌是說亞蘭文,而祈禱和講道是用希伯來文的假設,這一說法更曾引發起基督徒與猶太教徒和平坐下談論耶穌。
黃續言猶太教為保留自己習俗,排他性較強。他不諱言只要基督徒與猶太教徒放下成見,就能尋找到信仰的共通點,說:「最核心的問題從來不是上帝,而是我們。」經過接觸他發現猶太教開放程度遠超想像,他欣賞猶太信徒不派單張,而是放置桌椅於人群中查經討論,但同時發現他們只看拉比的解經書而不看聖經,故對原本信仰的認識較少。最後他直言掌權者灌輸價值觀,政府利用人民引發衝突,兩國人民均盼望和平卻仍在受苦,但他表示深信以巴終會復和。
國際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總幹事翁偉業先生認為,擁抱歷史中的國家不能表代現今的情況,香港信徒不能夠因聖經歷史的記載而無條件、無批判地對以色列表示支持。他直指如一九八零年以國曾血洗黎巴嫩,現對加沙的管控亦嚴重侵犯人權。
他表示國際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在當地推行以巴復和的工作,並由青年人入手,如帶領以巴兩國的青年到沙漠一同騎駱駝,打破中間隔閡,讓他們重新認識對方,並修復戰爭帶來的心理傷害。
在問答環節時有與會牧者認為「華人教會的神學是對以巴仇恨火上加油」,楊懷恩牧師回應指:「某些華人教會將回歸以色列國土與回歸上帝混淆,又將今天與當時的以色列國混淆,以為相等。」他認為基督徒對以色列的支持,當中出於政治多於傳福音,他舉例聯合國對以色列的偏袒,主要是出於美國等領頭五國的否決,令以色列違犯條約而不須受到制裁。楊牧師建議信徒可多讀無信仰立場、較中立的書了解真實情況,他特別推介基督徒資深記者張翠容所寫的《中東現場》。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