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民工憂心生活心理欠佳需要同行


2471 期(2012 年 1 月 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本年初,中國官方公佈鄉城移民的民工一共有二億五千萬人,數字高於全球移民二億人數,而預計未來二十年數字將會有雙倍增長。外省民工湧進城市希望改善生活,但每天面對著種種生活上的困難,工資低、被歧視、生活環境惡劣、戶口問題令子女升學就業處於兩難之間等。在看似絕望的境況,他們對心理輔導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更需要的是有心人的同行。

  由香港基督教輔導學院舉辦的「內地民工的精神健康與心理輔導—北京、上海外省民工的研究探索」講座已於去年十二月十八日舉行。講者為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博士曾育彪,現為青年發展基金(突破)機構研究總監,專責研究北京青年民工的教育和就業政策,他經常走在前線,親赴內地了解民工狀況和需要。他指民工的典型故事就如富士康事件,他們期望離鄉出城可以發達,結果現實與期望差別太遠,令他們感到空虛。

  曾育彪博士特別關注民工的下一代的心理健康,現時大約有三千萬民工子女居於城市,他坦言最大的問題是戶口制度引致民工子女升學就業處於兩難。由於戶口問題,他們不能在城市公立學校讀高中,中一、二時他們就要決定回鄉升學還是留在城市打工。但現實是回鄉升學課程艱深,上課時間亦由早上七時到晚上十時,由城市回鄉讀書根本難以適應,留守兒童欠缺支持,心理問題特別多,據統計,平均約有四成學童回鄉,但有三分一人折返回城。

  拼死拼活讀書是為了進大學然後改善生活,但曾博士指現時中國最大危機是即使考上大學也找不到工作,「蟻族」(意即高學歷低收入,聚居城市的群體)已有近百萬人。曾博士曾於探訪時給「三個願望」一位民工子弟,小孩的一個願望是找到好工養活父母,其餘兩個願望都是希望有人指引導他前路。

  曾博士分析指普遍民工生活沒有希望、夫妻常吵架,經常出現婚外情、居住環境惡劣、經常搬家飄流感覺強烈,他們心理欠健康,長期處於抑鬱和焦慮中,「突破青年發展基金試過向民工子女提供助學金,怎料家長指罵我們是『騙子』不肯簽合同,最後二百個家庭只有三十個願意簽下。」曾博士無奈地說,並反問:「貧窮、居無定所、歧視、身分疑惑,是個人還是系統性的問題?」

  他認為民工家庭有三方面需要:人、資訊和金錢。青年發展基金現時有「師友計畫」,民工出生的大學生與初中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同行,一星期一小時,教導初中生前路,亦令大學生更懂父母恩,形成雙向影響。資訊方面,基金亦提供職高的資料,介紹民工子女入讀師資良好、有辦學理念的職高。在金錢方面,基金亦有資產計畫,幫助民工學習儲蓄。

  曾博士認為在心理輔導推行時策略並不重要,最重要是人心:「我們不能從幫助角度去看,民工都有其優點和重要資源,我們要有基督同行的心態,與他們一同經歷,走到他們中間認識他們,用行動和生命見證,才是有效而持久的方法。」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