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民間高峰會2012
 轉化社羣—創造價值的營商


2519 期(2012 年 12 月 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信仰羣體佔本港人口超過十分之一,近年愈來愈多信徒透過社會企業或營商的模式作事奉平台,傳遞基督的愛心和關懷,亦有信徒個人轉化成良心消費者參與其中。今年 十一月二十四日「社企民間高峰會2012」之宗教團體論壇上,專題講座特以「創新社關—使命商道」為題,探討信徒如何透過信仰使命推行社會企業,實踐使命商道。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余達心牧師在會上主講「轉化社羣—創造價值的營商」,建道神學院神學系主任郭鴻標牧師主講「基督教倫理的社會責任」,約有二百人參加。

  「想到市場總是想到競爭、爾虞我詐,總是沒有好事,這是必然的嗎?」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余達心牧師問道,他直言信徒以營商方法傳福音難得教會支持,因許多教會仍然不認同營商可以事奉。他又指市場本身是中性,好與壞兩面的可能視乎由誰去決定,信徒應積極參與其中,成為為市場定義價值、創造價值、分發價值的人,但現實卻被沒有社羣責任,只求最高回報的跨國集團主導市場。

  今日的社會價值單一化,市場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是金錢,生命中其他的多元價值組合被人遺忘,排拒在資本主義市場外,他說:「營商的信徒是締造價值的新動力,固守原則的營商很重要但不足夠。」他引述C. William Pollard “The soul of a Firm“一書指出企業靈魂的重要,核心業務中的核心價值若是事奉神的信念,就能夠轉化企業文化。余牧師期望香港商人信徒能再推進一步,成為一羣以社羣為念的商人,將營商焦點放在社羣發展上面,並基於信仰而作。

  他續言聖經教導信徒不單要行公義,更要好憐憫。他說,有人視野較闊,可以推行公平貿易,改善市場不義結構;有人視野較窄,主力關心孤兒寡婦,他強調:「最重要作工時要有末世視野,在買賣中看到更高價值。」他認為從事商界可以是上帝所交付信徒的使命,從商的方式能超越教會四面圍牆而行上帝使命。

  他最後想起”The man of la mancha《夢幻騎士》”一書主角唐吉訶德(Don Quijote),即使清楚社會形勢,仍然冒險得罪所有人去寫自己的理想,挑戰社會不合理現象而坐牢,所有人以為他是瘋子時仍能堅持一己信念。余牧師引述:「當生命人人都癲狂的時候,誰真的知道癲狂在哪裏?在垃圾堆中尋找珍寶的人才是瘋子。今日很多人認為我們打輸了仗,若然太過在乎現實而不看生命是如何的話,我們的仗才是真的輸了。」

  建道神學院神學系主任郭鴻標牧師認為社企是一種政府、商界和民間合作的模式,各方都有各看的價值取向,若單純從基督教角度論述,可能令非信徒有所保留,故他在會上引述觀點較被商界接納,天主教於二零零九年出版的《在真理中實踐愛德》(Caritas in Veritate)通諭,從神學觀點探討社企課題。通諭少動搖賺錢的根本,只勸勉「發財立品」等,亦不挑戰政府社會福利政策之不足,同時以「共同的善」作號召,爭取民間的支持。

  他又認為社企形式只是一種因時制宜的扶貧方法,但社會不斷出現窮人,信徒該思考更多在制度上幫助有需要的人,更要在道德倫理層面提出扶貧理念,並在信仰層面提出信仰的要求,例如更多強調「關愛文化」和「使命商道」。他又指出,Economy的字源oikonomia是由oikos(家)和nomos(法則和規範)兩部分所組成,oikonomia的意思亦是指管理家的資源,他說:「所以從神學角度了解,也就是要按上帝的規律管理上帝家的資源。人應該盡上管家的責任,善用資源,促進人的發展和生態的平衡。」

  他續言,德語神學界近年開始關注「人性發展」的課題,討論企業如何非單為創造盈利,而創造更多另類價值,例如「快樂」。郭牧師期望香港信徒能透過社企這一種另類消費模式,成為傳遞另類價值的羣體。

  香港社企民間高峰會於二零零八年創辦,以推動各界對話和合作解決社會問題,並促進大眾對社會企業的認識。每年高峰會都會邀請各地專家、香港社企先驅、各種社會事業的前線工作者、學者、政府代表、非政府機構、商界的領袖及新晉的社會企業家參與經驗交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