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濃厚的逾越節氣氛中(v1),馬利亞的香膏在空氣中散發著令人怡神的香氣(v3);突然,在猶大的吆喝聲中,三十両銀子與香膏瓶在碰撞(v5-6),觀看復活了的拉撒路的觀光客們的叫嚷;混雜著法利賽人想除滅耶穌的毒念(v9);再加上耶穌騎臚駒入耶路撒冷城而令全城哄動;歡呼聲響徹雲霄(v13);法利賽人的無奈(v19);在這錯綜複雜,人心各異,正邪交鋒的日子裡,有希臘人想見耶穌(v20-22)。約翰福音並沒有表明這些希臘人是否已歸信猶太教,或只是敬虔的外邦人,雖然他們真正的身分並不明朗,但他們的請求卻是非常清楚的:「我們想見耶穌。」(v21)
這不正是預苦期要提醒現代信徒的嗎?在生活和工作的煎熬中,在各式各樣的責任相逼下,人的生命總要破除萬難,與耶穌接軌相遇,與生命的本源相交,與生命的真相認同。希望在人生路上的片刻靜思,能使我們安歇水旁,飲於生命的清泉。
生命的真相
希臘人見了耶穌後的情況如何?經文同樣是沈默的。但是讀經的人最清晰地聽見生命的主對生命真相的最清晰說明:「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v24-26)。基督信仰是一個徹徹底底「為他」的信仰,耶穌為了救贖他人的生命而死在十字架上,祂完全的不為自己,全為上帝的生命寫照,給我們留下佳美的榜樣。捨己是基督信仰最真實,和最終極的表達,是不吝嗇地給予,不望回報地給予。這是自由的給予,也是神聖的給予。
法蘭高(Victor Frankl)是經歷納粹大屠殺後的倖存者,他的著作《尋找生命意義》(Man's Search for Meaning),是一本影響深遠的名著。書中表達了人不可能避免苦難和荒謬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但人總可自由地選擇如何面對和處理那些困境。正正是這種自由地選擇面對的抉擇,給生命予意義。這種選擇給予、選擇捨己、選擇去愛,是自由的,是神聖的,也是預苦期要提醒我們思考的,因為主耶穌說:「……沒有人奪去我的命,是我自己捨的……」(約十18)
生命的真相不單是捨己順服,也是服事。耶穌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十二26)服事主、跟從耶穌、與耶穌同行,並得天父尊重,是信仰一籃子的表達,也是信仰生命的最根本呈現。預苦期中提醒信徒要思考的,不單是在繁囂中回歸耶穌,更是在回歸中思考信徒生活中的捨己和給予,服事和跟從,關係和得尊重。
榮耀的時刻
主耶穌知道自己生命的向度,道成肉身是為了完成上帝救贖世人的計畫。救贖計畫雖然始於創世之先,但在地上成就的時刻卻端賴上帝的安排,在約翰福音中耶穌以「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二4)來表達釘十字架的時刻仍未到,但卻以上帝榮耀自己的名字來形容耶穌從地上被舉起來—釘十字架—的歷史時刻(十二28、32-33)。從神學的角度來看,耶穌被釘十字架受苦的時刻,是人子得榮耀的時刻,也是父榮耀子的時刻(十七1-2、5)。將苦難的荒謬看成為榮耀,這確是很難消化的真理,但這也正是從信仰角度中才能領悟的道理。這也正是那些重哲理思考的希臘人難以明白的道理。他們來見了耶穌,但他們是否能明白這些真理呢?生命的真相在鎚打我們的理性思維,要我們提供答案,預苦期也正在向我們招手,要我們安靜、回歸、思考、身體力行、跟隨耶穌……。
褚永華(香港神學院院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