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經濟邏輯實踐愛德
第 2483 期(2012 年 3 月 25 日)
◎ 要聞
由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飄流製作、聖公會諸聖堂聯合舉辦的環境公共神學系列「生態與聖靈」第六講,於三月十日下午於聖公會諸聖堂舉行,由建道神學院張慕皚教席副教授、神學研究院主任、研究課程主任郭鴻標牧師講論「品格倫理與經濟發展」,並由綠色生活教育基金創會主席周兆祥博士作回應嘉賓。
郭鴻標牧師指出中國貧民數字由二零零一年的九千四百多萬減至二零一一年的二千六百多萬,顯見中國十年來滅貧工作得到明顯成效,但同時批評一小撮人富起來,引致財富不均。由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到近日香港對公職人員收受好處的議題,郭牧師認為:「不是對與錯,問題出於品格的建立。」
郭牧師將經濟(Economy)分拆為「Eco」和「Nomy」。前者有「家」的意思;而後者則有「法則」的意思。按基督教神學,能解作按上帝的法則,學習如何管理屬於上帝家的資源。他又引述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二零零九年《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Caritas in Veritate),在自由市場下,個人對利益追求最大化是一種扭曲。信徒應該擺脫經濟邏輯,遵從上帝的法則,提昇自己的眼界,去實踐愛德。
郭牧師續指,不管是否信徒,大家都有愛和行公義的能力。基於人的罪性,資本主義下的經濟、金融工具弱肉強食、爭奪資源。他重申,市場是中性的,人應帶有品格和道德情操去實踐愛德。然而,郭牧師質疑本篤十六世對解放神學取向。郭牧師認為若將正義縮減為愛,將結構性社會問題以個人慈惠去解決,無助解決財富不均等問題。
周兆祥博士指,中國十三億人口,缺乏道德倫理的經濟發展將會威脅全世界。六十年代的中國人生活艱苦,現今漸漸富足,理應對於靈性上有更大的追求。他以一個旅客入住大酒店做比喻,退房的時候旅客以火水燒死自己、燒毀房間,乃至全酒店。他提醒我們反思自己對地球的影響,我們都是地球的寄居者,要停止自毀行為。
周博士認為,現今的中國處於極端的經濟主義和共產主義,集兩家之弊。他相信神自有祂的工作,否極自然會泰來。對於個人來說,社會上的經濟問題是出於人心靈性上的真空。他鼓勵作為基督徒的香港人,應重新注重個人靈性復興,多靈修祈禱,生活簡樸一點,以身作則,去感染中國同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