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德醫生榮任中國博醫會會長


2460 期(2011 年 10 月 16 日)
◎ 教會今昔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西醫在中國的傳播過程,是先由「濟世」,然後到「育才」,而且經過漫長的歲月,才能流傳建立起來。中國人傳統都是喜歡看中醫,至於西醫西藥都是拒而遠之。特別中國人對於肌膚的接觸,以及男女授受不親的尊嚴感和害羞感,無形對西醫醫療過程極大抗拒。但由於西醫醫學的進步,尤以外科手術的精良,藉著醫藥教士在社會施醫贈藥,才慢慢廣備接受,而其後因為在醫院中進行人「育才」教學,西方醫藥因而傳播。我們可以肯定的說,若是沒有基督教醫藥教士的貢獻,則沒有近代中國西醫事業的發展。

  由裨治文牧師(Rev. Elijah Coleman Bridgman,見上圖)所策動,於一八三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廣州成立的「中華醫藥傳道會」(The Medical Missionary Soceity in China ),是世界第一個醫藥傳道會的組織,因為「中國醫藥傳道會」的成立,引起世界各差會大量訓練醫藥教士,差派到世界各落後地區作醫藥傳教的工作。自始該醫藥傳道會激發歐美差會派出不少醫藥教士到中國傳教。由於「中國醫藥傳道會」局限於廣東一省,其後有文恆理醫生(Dr. Henry W. Boone)在“The Chinese Recorder”<教務雜誌>提倡成立“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Associeation“(「中國教會醫學會」,簡稱為「博醫會」),於一八八七年宣告成立,眾舉嘉約醫生(Dr. John Kerr,見下圖)為首任會長。在華北、上海、武漢、漢口、廣州、福建、台灣設立分會。主要宗旨是促進醫學的發展;交流在華傳教醫生的經驗,培育教會醫藥人才;保持聯絡和協調,創始有會員三十人;一九一三年增至五百多人。一九二五年改組為“The China Medical Association”(中國博醫會)。其後又在南京、牯嶺、滿州、香港、天津、蘇州、馬來西亞、歐洲各地設立分會,並從事翻譯及出版工作。自一八八七年至一九二六年,前後共有十九屆,全是外國西醫教士擔任。時至一九二八年第二十屆,以在醫學上的成就及人品、靈德望所歸,公舉胡惠德醫生(Dr. AWWoo)擔任會長,直至一九三二年該會與「中華醫學會」(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合併。胡惠德醫生是博醫會首任華人會長,亦是最後一屆的會長,前後共有五年,是歷屆任期最長的會長,最難得他是香港土生土長的青年醫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