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娛樂化


2442 期(2011 年 6 月 12 日)
◎ 有衣有食 ◎ 梅雪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早年和幾位朋友認識了一位有機耕作的老農。他非常健談,說話條理清晰。朋友是老師,很想帶學生到農場認識耕作系統,並透過老農的分享,讓學生們明白簡單如一個瓜、一棵菜,都得來不易,希望學生珍惜食物。

  當時老農很認同,還高興地說:「做農夫日曬雨淋,好難搵食?!小朋友唔好浪費食物呀!」

  老農後來除了種植有機蔬菜外,還開墾多塊士多啤梨田、香草田。這幾年,他積極接待學校和遊客參觀,以收費形式讓人採摘各種農作物。近來我便經常在電視的旅遊節目見到他的蹤影。我們都笑說:「想不到老農夫倒是竄紅了!」

  老農的田愈做愈大。近來我們再探訪他,他誠懇地說:「做農夫真係幾好搵?!」我們聽得失笑起來。朋友說:「唉,耕作娛樂化,都唔知點教學生好。」

  我們都清楚,學生也好,遊客也好,都不過是來玩玩而已,並非認真體驗農耕生活(當然也不包括反思珍惜食物的意義)。新興假日農莊都由許多真正的農田「改建」而成。殷殷勤勤種植農作物一般沒甚麼好結果,農夫總是勞碌虧損的多。反而把農田改為娛樂性豐富的假日農莊,譬如種菜養幾隻羊(飼料可賣),便可以「名利雙收」。遊客只是摘幾顆士多啤梨,拿個鋤頭—最緊要能拍照放上博客和facebook,就算體驗過耕作了。

  關於耕作,我記得一次到外地探訪宣教士的經驗。宣教士在門前的小花槽種了薑、蒜和番薯。她說購買糧食不便,這樣也可省點錢。我們收割了番薯做糖水。她說:「神好公平嘅,番薯雖是下價品,卻有豐富纖維,又飽肚,窮人也可以負擔。」我忽然想到,簡單如一個番薯,都是神容許,才能在泥土生長的。它可以果腹,補充我們的體力,殊不簡單!

  這幾年,耕作成為康樂活動,與生產糧食脫勾。只要農場好玩、有「影相位」,這個田就能賺錢。至於真正的耕作—為生產糧食而辛勤勞碌的工作,對大多數人來說,實在不太重要了。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家庭醫生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