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九七年回歸以來,香港一直存在著一股怨氣,市民對政府的忍耐愈來愈不耐煩,有人以為是政治制度造成,有人以為香港沒有雄才偉略、能挑大樑的政客;又有人以為香港總受外圍經濟環境影響,例如:亞洲金融風暴、世界性金融海嘯、沙士非典肆虐等等,但是,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因素嗎?筆者以為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影響因素。
第一、缺乏全盤管治意識
其中尤以行政官員,誤以為搞好經濟,人人有工作,市面繁榮進步,市民便拍掌稱慶。其實市民最關心是民生問題,衣食住行、醫療、教育、休閒空間、文娛康樂等等,當中尤以住屋問題最為困擾市民,既不安居,豈可樂業!連起碼的居屋也不願復建,試問那些月入二三萬元的打工仔,哪有安居之所?而公屋輪候至少也要三年,政府常將「急市民所急」掛在口邊,但連市民再三要求解決基本居住問題,就像駝鳥將頭插入沙堆中,也懶得回答,直教市民氣結。
另外,在控制通漲壓力也無能為力。甚麼都加價,樓價?升,已超越九七年水平,尤其公共交通運輸費用,政府對港鐵、三條過海隧道,其實有權影響決策,但管也管不了,任由甚麼「可加可減」的制度,讓他們加價,令市民百上加斤,怨氣哪有不大呢!
第二、行政立法尖銳對抗
多年來,政府要強勢行政主導,但常事與願違,每每受制於立法會,而立法會議員動議也受制於政府的反對,立法會政黨多而無獨大過半數或幾黨聯合過半數,每條議案都要費盡唇舌說服議員,才可以多數通過;或甚至被否決,過程中往往意氣用事、費時失事,例如西九龍、啟德機場的發展,一拖就是十年八載,有時政府及議員都失去耐性,有人更以粗言及暴力相向,令市民搖頭嘆息,不堪入目。
第三、不良傳媒推波助瀾
西方傳媒是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權力之外的第四權力,本來可有制衡政府作用,但香港有些傳媒為了嘩眾取寵,常在頭版大字標題的責難或譏諷政府,每每小事變大事,大事變地震,誇張失實之外,又以潑婦罵街的口吻執筆,甚至圖文並茂,繪形繪聲,製造輿論。連一些電台的峰煙節目,聽眾與主持人既有偏見、主見的報道,將事件渲染誇大,直教市民氣上加氣,火上加油。這種惟恐天下不亂的歪風、直捲香港,只會叫升斗小民憂心戚戚。
第四、濫用人權,示威不絕
人權、自由、平等、民主,當然是市民應有權利,但濫用自由,事無大小都要示威一番,叫囂一下,方肯罷休。前幾年香港被視為是「示威之都」,現在更是「投訴之都」,無論政府做得好,做得不好,多是惡意批評、諸般責難,稱許鼓勵者少之又少。
結論
作為基督徒,應以彌迦書六章八節所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兼行公義,是應該的,但也要有憐憫、同情心及饒恕別人的心,凡事多為別人著想,雖然得理,也要饒人,萬事應以和為貴。大家坦誠交換意見,和衷共濟,求大同存小異,凡事以大局著想,也就是以大多數市民的利益福祉為依歸。香港其實是神賜福之城,人才、錢財都不缺,只要有基督的愛心,就如主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0)
陸幸泉(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總幹事)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家庭醫生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