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之生「促進」宣教工作
 拉登之死喚醒中東人民


2442 期(2011 年 6 月 1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蓋達首腦拉登(Bin Laden)自十年前發動「911事件」後,一直被美國巨額懸紅通緝。至今年五月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拉登死訊,更揚言拉登之死讓正義得到伸張,然而他的死對各國帶來影響。由牧職神學院主辦的公開講座「拉登之死對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影響」已於五月三十一日下午舉行。

  恐怖襲擊純為護教     古蘭經非暴力

  拉登多次發動恐怖襲擊,令伊斯蘭成為恐怖分子的代名詞,「一手執古蘭,一手持刀劍」的形容又是否合乎事實?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阿拉伯及伊斯蘭教研究所哲學博士余之聰為古蘭經中「Jih`d」一字重新解讀,他指媒體將之譯作「聖戰」容易誤導讀者,他說:「Jih`d可解作奮鬥或掙扎,與戰爭並無關。」

  在古蘭經Mecca Sura 22:78中提到:「你們當為真主而真實地奮鬥。他揀選你們,關於宗教的事,他未曾以任何煩難為你們的義務......(has imposed no difficulties on you in religion)」余博士指古蘭經經文非談及暴力,而是相對宗教性,主要以說教、宗教為中心的奮鬥,其中教導信徒以手、舌頭和心去作戰。穆罕默德(Muhammad)曾說,最好的「Jih`d」是為暴政者說公道說話。

  拉登不斷發動恐怖襲擊,目的是保護伊斯蘭,聖戰進程中,由驅逐蘇聯的冷戰時代的阿富汗戰爭,為伊斯蘭戰士謀求失業對策的冷戰終結期,至破壞美國為中心世界的後冷戰時期,他的目標愈來愈含糊,亦擴展至全球。余博士分析拉登的意識形態為:剷除鍚安(以色列)、剷除基督教(美國)、保護伊斯蘭教(拉登自己)。

  組織政黨化    民主力量升

  余博士相信拉登死後短期情況嚴重,將有一連串報仇行動。他又認為拉登是「鐵板一塊」,不願作任何妥協,所以他的死對國家民主進程有正面影響,長遠而言組織更易政黨化。拉登的死及茉莉花革命出現,令中東人民覺醒,對民主有更多訴求。有人認為民主化能令以色列更安全,余博士則認為邊界建牆後已變安全,而巴勒斯坦改革對以色列亦影響不大,因為其焦點放在爭奪耶路撒冷。

  拉登「促進」宣教發展     傳福音由交心開始

  牧職神學院院董、平安福音差會總幹事林兆源牧師認為,拉登的生比死更重要,因為他的出現對基督教的宣教工作影響深遠。一是間接加速宣教發展,由一般性宣教轉型到前線宣教,進入福音未得之民當中,據資料統計,現時六千九百個宣教群體中有二千七百個是穆斯林群體。二是加速宣教力量轉移,由於伊斯蘭與美國關係惡劣,差派宣教士的地區在過去十年轉移到拉丁美洲、亞洲等地,非西方基督徒的宣教力量因此而興起,香港亦然。

  林牧師認為拉登之死是基督徒反省的時候,他說:「如果過去沒有拉登這個『公敵』會怎樣?拉登出現時我們zoom in穆斯林群體,那他死了我們是否是zoom out看那六千九百個群體?他的死正提醒宣教工作未完。」

  牧職神學院院長李盛林認為伊斯蘭群體對民族和國家信仰意識強烈,信仰一代代承傳,令信徒有增無減,成為基督教的一大挑戰。林牧師認為香港宣教士在穆斯林工作上十分薄弱,仍處於跌跌撞撞的階段,他建議可從本地穆斯林做起,得出經驗,他日成效更顯著。經常與穆斯林接觸的余博士提醒,基督徒向穆斯林傳福音時不能只當對方是「Case」(個案),應真心交朋友建立關係,他說:「如果基督徒只傳福音,甚麼也不理,反而是最大的障礙。」

▲拉登死後引來關注,講座參加者坐天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