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孩問題的表徵是小孩子缺乏自理能力,連生活上的起居飲食都是飯來張口,繫一條鞋帶也不曉,這現象似乎是這年代獨有的。回想過去香港人的家庭,子女數目大多數不會一個起兩個止的,家境也不富有,很少會有家庭傭工,在這僧多粥少的生活環境,小孩子很早就要學識照顧自己,與兄弟姊妹競爭,生存的技能遠勝今天的港孩,這是不爭的事實。
如今很多家庭都有傭工,家務自然不需要孩子分擔,香港人的「數口」好是眾所周知的,有家傭全天候服侍,一些本來孩子可以學做的事情,簡單如吃橙要去橙皮也不曉,要家庭傭工代勞,這是要物盡其用的不良後果。
事實上,香港的家長最看重的是子女的學業,不論大小的安排,都是朝著這個方向,課餘的興趣班、補習班,到外地遊學,都是為了入名校而舖排的,一切有礙學業的事情,都要讓位。家務和自我照顧的訓練,家長認為於學業毫無幫助,就讓家庭傭工做好了。港孩的特質就在子女數目下降,家庭傭工進入香港的家庭,加上學業至上的價值取向,造就而成。
說穿了,家長這樣緊張子女的學業,除了是希望將來有好的發展外,孩子學業的好壞也是父母在朋友面前的身分、光榮所在,兒女學無所成是父母的羞恥。
沒有家傭的家庭,港孩的問題會減少。不過,有時候雙職的家庭不用家庭傭工也有難處。但是,家長若看重子女全人發展,可以不將所有事務交給家庭傭工,也會讓子女學習自我照顧。
早一段日子,家長們不是送子女去多元智能的學習班嗎?他們忘記了家庭生活是子女學習多元智能的最佳場景,我相信家長對子女的價值觀重新擺放,港孩的問題就可以減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語言解碼】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家庭醫生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