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引起的風波,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在財政預算案尚待通過前,政府提出臨時撥款得不到立法會通過。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與財經事務局局長陳家強忿怒的指責泛民議員不負責任。
泛民是否「玩嘢」?持不同政見人士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釋。但究竟議員是否必定要支持政府的提案,投下贊成的一票呢?泛民既然不同意財政預算案,他們怎會為臨時撥款投下贊成的一票呢?這點司局長們是不應不知道的,只是司局長以為這是常規提案,議員一向不會有異議。司局長們也可能以為就是泛民不投票,政府也可以擁有足夠票數。怎料在投票時,有在港的建制派議員因個人事務離開沒有投票。這是司局長們估計的錯誤,但他們為甚麼不自我責備,自己沒有盡力箍票呢?他們又為甚麼不指責沒有出席的議員不負責任呢?
特首深明這錯誤,在翌日接受傳媒訪問時也改變了語氣,但仍不乏對部分議員的指責。他指責議員的行為影響領綜援人士、領生果金的長者,以個人及政黨的利益凌駕於公眾利益之上。但誰人參政沒有個人或政黨利益?政府官員也不例外。此外,政府也可以於第二週提出修訂議案,屆時在建制派議員支持下必獲通過。政府不會沒錢用,公眾利益也不會受損。
政場就是這樣,市民不應感到希奇。社會分化也未必到達「臨界點」,但社會出現紛爭總不是好事。和諧才會對社會產生建設作用。
是次困局源於政府自己未能掌握民情,對解決社會問題沒有長遠方案。對不同政見及不支持自己的人予以鞭韃,這不是明智的方法。以得到足夠票去施政,不是長遠的政策,也不能得到民心。親疏有別,只會造成分化。政府應好好檢討,虛心聆聽,接納不同意見,才能贏取市民的支持。
「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締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太五3,9,和合修訂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語言解碼】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家庭醫生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