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注重「綠色」和「環保」的年代,我也很有同感,因人類實在太貪婪和自私了,大大破壞了環境。但怎樣才是合乎聖經的綠色生活原則呢?譬如在衣著、用電、食物、交通、住屋、家具,以至用手提電話和電腦等各方面,是否應該有一些另類的選擇(alternative)嗎?
在任何一個時代或社群,總有一小撮人走在前頭,對現況提出不同的看法或另類的意見,而被當時的主流視為標奇立異和麻煩製造者。倘若這些議題最後只是曇花一現,難成氣候的話,當然不會存在甚麼爭議;可是如果它們找到了知音或者共鳴者,讓主流枕食難安,那就麻煩得多了。對於主流來說,這些聲音永遠只是「一小撮人」在搞事,實在不值得認真費神去處理。
「綠色」和「環保」就曾經被視為這麼一個議題,只是一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弄出來的無聊話題。直到愈來愈多「不方便的真相」顯示資源的被濫用、環境的被污染、氣候的反常、不明的絕症的增多,「明日以後」會發生甚麼事亦難以逆料,甚至連地球“game over”的日子也差不多可以推算出來,我們才赫然發現,「地球先生」真的病了,並且已經病入膏肓。
人作為上主在地上的管家這個概念,是聖經一個清晰的明訓,卻不表示只有基督徒才有資格去實踐這個訓令。事實上人既享用環境所供給的一切資源,也就有責任去保護和善待這個支撐著他生存的環境。這並不是一個狹義的道德訓令,而是一個關乎創造和存在本身的訓令,理所當然得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漠視這個訓令,至終只會危害到自身存在的事實。
至於你問「怎樣才是合乎聖經的綠色生活原則?」卻叫我不知如何回應。我有點不明白,為甚麼我們總是喜歡別樹一幟?明明是認同「綠色」和「環保」,卻又要再找些「另類」的選擇,彷彿我們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要與別不同,才顯得出基督徒的特色。
但如果連在衣著、用電、食物、交通、住屋、家具,以至用手提電話和電腦各方面,我們都要尋求聖經的指引,那麼做基督徒就真是太辛苦了。我的意思是,信仰讓我們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去認識這個上主創造的世界、叫我們重新檢視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層序;聖經稱這個過程為「悔改」。而一個人心靈的悔改,亦必然帶來生活行為上的改變。但這改變卻不一定需要影響到一些生活上的具體細節,以及否定人類在改善生活文化所作出的共同努力。
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耶穌在世的時候,祂的衣著跟當代的人並沒有甚麼分別。他大概不是一個素食主義者,聖經也沒有特別記載他每天有沒有做適量的運動,保持身心的暢快。交通方面,他大部分時間走路、渡海的時候坐船,門徒找來一隻驢子,他也不介意坐上去。居住方面,他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至於家具、手提電話和電腦也就不說了。
其實我亦不反對「另類」,只是這「另類」必須發自個人的想法和信念,而不是現代社會流行的所謂「搞搞新意思」。譬如,施洗約翰就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身居曠野,就是在當代來說亦十分「另類」。但如果我們根本不認識自己,也沒有屬於自己的想法,那又何必再考慮其他的選擇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青蔥校園】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