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負盛名及在亞洲區具領導地位的香港管弦樂團,上週六在陳潔靈音樂會上發生有樂團成員表演期間不停打手機醜聞,在場不少香港及海外觀眾目睹事件,令香港及樂團的聲譽受損,表演藝術委員會成員高志森更形容為是一宗國際大笑話。」
《東方日報》19·1·2010
管弦樂團的樂手在演奏時不停玩手提電話,就正如學生上課時玩手提電話、老師教書時玩手提電話、牧師在講台上玩手提電話一樣,乃屬罪無可恕。
手提電話面世不夠二十年,不單止俘虜了香港人的心,更加佔據了許多人絕大部分的時間,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小小一卡地鐵車廂,一排座椅坐六個人,竟有最少兩三個在講手提電話。他/她們家裡有甚麼人、今晚吃甚麼(食送)、剛剛買了甚麼股票,以至上個週末做過甚麼,完全沒有甚麼祕密,方圓五米的乘客都知得一清二楚。手提電話對人的最大影響是:第一每個人都變成隨時可以通話,再沒有等候和約定;第二是人生變得很「瑣事」(trivial),因為手提電話談話的內容十之八九都是細枝末節的小事。
難怪有心理學家推論說,慣常使用手提電話的人除了愈來愈缺乏耐性,甚麼也要即時說即時解決,而且胸襟也變得狹隘瑣碎,專管芝麻綠豆的小事。這樣說來,有心做大事的人,對如何使用手提電話,就應該有自己一套原則,而不是好像牛頭角順嫂或者維園阿伯,讓手提電話支配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首先必須認定,手提電話絕對不用常開,有許多時間它是應該關上的(連轉到震機功能也不需要),例如上課的時候、踏進教堂的一刻開始、與親友及異性好友談話及用膳的時候等等,這些時候我們需要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所以關掉電話不單是禮貌,更加是必須。
其次是每天需保持好些個人安靜和不受騷擾的時間,例如靈修、默想、打坐、運動、閱讀、聽音樂、坐長途汽車諸如此類。給自己一點空間罷,像閱讀杜思妥耶夫斯基,以至讀龍應台和村上春樹,他們的作品全都滲透著一份深邃的寧謐,必須有一個不受干擾的閱讀環境,才可以配合得天衣無縫。
堂堂一個管弦樂園,竟有樂手在眾目睽睽下把弄手提電話,的確說不過去。不要說只有「八十後」「九十後」中了手電邪,原來四五十歲的專業人士也會如此失儀,真的有點可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青蔥校園】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