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消費自己


2353 期(2009 年 9 月 27 日)
◎ 青蔥校園 ◎ 朱老師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金融海嘯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或者對就業市場,甚至家庭的影響,都一直引起社會大眾或媒體的關注,但金融海嘯對青少年的影響,則可能是大家較為忽略的一面。近日有一個關於金融海嘯對青少年的影響的調查,向媒體發放調查結果,當中不乏一些具啟發性的重點發現。

  有關調查由一個慈善基金委託大學的社工系進行,受訪對象為中三至中七的學生。調查發現有一成三的學生表示家人因經濟不景而失業,亦有一成學生表示整體家庭氣氛轉差,導致家人的關係緊張。

  至於對青少年來說十分重要的生活消費,調查發現有超過六成的學生,節省娛樂消費,例如減少看電影及購買禮品及衣飾等。調查結果顯示金融海嘯對學生有一定的影響,其中以生活消費影響的人數最多。到底是學生想通了,在艱困的時候,與家人一起過緊日子,還是無可奈何,老不情願地收縮消費,那可完全是兩個極端。

  生活在香港這個消費城市,消費購物不單是為了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身分認同、品味提升、形象追求,甚至購買慾、擁有慾的滿足等,都成為消費行為背後的強大推動力。隨著整體經濟不斷提升,香港一般家庭的消費開支亦穩步上揚,而青少年市場含有大量商機,是不少商人投資重點所在。

  自九十年代出生的一群,他們是在一個強大的消費文化底下成長的。走遍全港各區的大小商場,琳瑯滿目的各式商品,雜誌媒體對潮流商品的密集報道等,在青少年朋輩當中,形成一股重要的生活文化力量,也塑造了不少青少年的生活態度,例如以IN與OUT來把人分類,以夠不夠「潮」來肯定或否定人,以擁有最新款的產品來吸引別人的注目禮。

  消費行為已成為青少年成長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域,對青少年的自我形象的追求與塑造,對慾望、享樂、簡樸、珍惜、揮霍、節儉、責任、分享等,有些可以相融,但有些相斥的價值和行為的形成,都有深遠的影響。

  可以有錢消費、購物確實是很過癮的一回事,即使那些生活簡樸的人,能夠做到豐儉由人,總好過三餐不保。況且,消費行為更帶來與社會觸覺靠近的延伸效果,這對於很不想被標籤為OUT的青少年來說,尤其重要。

  要培養一個良好的消費習慣,學習駕馭物慾,而不是被享樂驅使,的確是一門說易行難的功課。成年人需要好好反省自己的消費態度和行徑,作為家長與老師的,怎樣在一個鼓吹消費和享樂的狂潮中,與同學一起走過,也是不簡單的藝術。最起碼,我們不願意看到「援交」、「賣老翻」、「K仔拆家」,甚至「靚模」等現象的出現,他們為了更多、更爽地消費,卻先消費了自己。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靈修果園】

【青蔥校園】

【特稿】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