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金融海嘯,驚醒了特首的金融「救」(夠)港夢。急召經濟機遇委員會出謀獻策。「經」研究後,提出了六個「香港具發展優勢的產業」,醫療是其中之一。
香港在亞洲城市中,醫療水平一向在先進之列,而且城市現代化,若發展醫療,無疑對鄰近地區,特別是內地的富裕人士有吸引力。然而,醫療雖然可以收益創匯,但其根本性質卻是治病救人,而一地的醫療,首要的作用是為該地區的市民所用。除非當地資源足夠,自用有餘,才會考慮惠澤其餘地區,甚至創匯收益。
但香港的醫療,近年不單事故頻生,而且服務的質素亦日趨下降,就以市民輪侯的時間而言,已到了令人不安的地步,如今政府正在多方面進行檢討和改善(即解決問題,修正錯誤)。在這樣自顧不暇的情況下,試問醫療又如何可以成為產業呢?當然倡議者必會指出,這不單不會影響市民獲得醫療的機會和質素,而且更會達致雙贏的政策。但世間之事,可有如此簡單容易。「領匯」一事,總該叫我們有所領會吧!
香港作為一個商業城市,熟悉商業的考慮,但商業與產業兩者並不一樣。商業只需架建一個交易平台,提供法律、會計、營銷、管理等等的服務。但產業所需的,除上述之外,更重要的是設備和材料(包括人材)。因為商業是買賣交易,產業是生產製造。因此,若把醫療作為產業,最根本的是要看香港的醫療設備與人材是否已經足夠市民所需,並且獲得稱善。而不是只看是否優於鄰近地區和所謂的商機。否則「醫療產業」所售出的,就不單只是醫療服務,而是市民的健康和生命了。
如何為香港的經濟謀求出路,故然是當急之務,但香港長期以來重商業輕產業,以致整個經濟體質日趨孱弱。政府能從產業角度考慮經濟出路,實在是一件好事。但以現時的情況,改善醫療,滿足市民所需,才是當急之務。將醫療作為產業,還待條件成熟再考慮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青蔥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