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28 期(2009 年 4 月 5 日) ◎ 靈修果園 ◎ 陳倩明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在品格教導裡,忍耐或耐心的定義是接受困境,不設下挪開困境的時限。接受事實,不給時限是重點。當我們遇見不如意的事情時,學習接受它,並且不一定要求在某個時段裡把問題解決,這就是耐心。
似乎不能忍耐是因為自己的欲望或自身的需要達不到滿足。于是當我們要學習忍耐時,就學習放下自己的一些的權利和期望,這樣就不會那麼容易失去耐心。
但聖經裡所教導的忍耐卻有一點不太一樣。
雅各在其書中提醒信徒要在艱苦中忍耐等候。「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雅各五7)「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雅各五8)聖經勸導我們要忍耐是與艱難有關。不是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是因為在患難逼迫中,所以要格外的忍耐。
雅各用農夫耕種的例子來表明忍耐是應該有一個方向和目標的。農夫種下了種子,小心苛護,忍耐等待秋雨春雨,是因為有一個盼望,知道時候到了,就有美好的收成。信徒在困苦逼迫中忍耐是因為知道主耶穌快到來。主耶穌再臨的日子,就是信徒得贖的時候。這樣的盼望使信徒在艱難中仍堅忍的熬下去。朝著那肉眼看不見,但信心能看見的盼望,就是多麼的苦,也能忍耐下去。
真正的忍耐,是因為有一個更美好的盼望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