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28 期(2009 年 4 月 5 日) ◎ 時代講章 ◎ 吳宗文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其實在社會任何急劇轉變中,人的信仰和價值面對挑戰和面臨衝擊時,感到混淆與徬徨是自然之事。試想突然間畢生積蓄全消失掉,就算只是損失一半或不見了若干成而已,但那種失落感仍是難以排遣的。假設你很僥倖,完全沒有接觸這些金融衍生物,而且也沒有任何損失,但在未來的裁員潮中,也許壓力始終是會臨到你或你相熟的人。
《啟示錄》裡提到有七間教會,聖靈分別對這七間教會說話,其中老底嘉教會處於一個富裕的城市,在富裕城市中的人當然是富裕,因此他們在教會裡很可能會不自覺地誇耀自己所擁有的。他們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但聖靈卻指摘他們說:「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三17)聖靈又說:「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啟三18)
金融海嘯帶來人生很多負面的影響,但正如古語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所以遇到起伏的事,是自然難免的。然而能夠在這些時刻,將生命中那些不必要的東西抖下來,就像將一件沾滿雨雪的褸抖一下,水珠去後,所剩下來的,當重新去評估時,也許這才是生存最基本的東西。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紹《聖經》裡十個有關錢財的重要觀念。在財經界常聽說有一個叫做「概念股」的名詞,意思就是說:譬如十年後有一個龐大的發展項目將會進行,若然你憑著這個仍未兌現的概念來購買這間開發公司的股票,那麼十年後這個項目真的賺錢的話,你的股票便升值了。現在我要介紹的,不是世間的一般股票,乃是天國的概念股,你若然投資的話,將來的回報必然在今生和來生超過百倍。
錢財主賜、感恩領受
「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
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
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四7)。
第一個概念是「錢財主賜、感恩領受」。人生在世,必有得失,然而在起跌過程中,我們若能存感恩的心來領受的話,相信我們的失落感是不會那樣樣,而且適應能力亦會比較高。使徒保羅在上述經文所說的,就是無論健康、壽命或才智、財富等,其實都是上帝給予我們託管的。若都是領受,又有甚麼可以自誇,以致在失落時,我們感到遺憾呢?神既將百物賜給我們,那麼存感恩的心來領受,便是我們作為生命管家所應有之態度。
《傳道書》說:「神賜人貲財豐富,使他能以喫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傳五19)當你有健康,有才智,有學歷,有機會去做事,賺取高薪;而且不單夠自己用,並足以供養家庭,還有剩餘的可用作投資,這都是上帝的恩典。但多少時候,當我們有所得時,便會感謝神;而當有所失時,仍然能夠感謝神的例子卻不多。
舊約的約伯卻是例外的一個。約伯本有一個幸福家庭,兒女眾多又有成就,他本人富甲一方且有好名聲。突然間天災人禍接二連三臨到,將他生命中重要的東西一樣一樣的拿走。拿走的不單只是財富、牲畜和僕婢,連兒女也沒有了,妻子亦不接納他,甚至自己罹患絕症。在這一刻,生命還有些甚麼可以把持,而信仰又有甚麼可以向神傾訴的呢?然而約伯堅毅信心的表現,全在於他失去一切之後的一句說話。他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一21)。當我們能夠存感恩的心來領受生命中的一切變化和得失時,我們就開始明白到生命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