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28 期(2009 年 4 月 5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明報》30.3.2009
金融海嘯沖垮了許多上市公司,大部分公報業績都是虧蝕的,或者盈利大幅度倒退,似乎覆巢之下無一倖免。但一位「心水清」(即獨具慧眼)的基督徒財經專家,隨機抽樣研究了香港二十家教會的年報,竟發現香港教會的財務非常穩健,收支平衡且管理周全,極具「抗跌」與「抗逆」的能力。這位仁兄說如果把香港的教會喻作上市公司,那麼「風險低、增長慢、現金牛」是她的寫照,特徵與本港公用股相似,市場估值應該相若。
香港現時有一千三百多家教會(指基督新教的),註冊教友約四十萬人,只佔全港人口十七分一左右。由於基督教不同於天主教,沒有一個由上而下統一的管理架構,也沒有一言九鼎的權威領袖,所以常給人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感覺。基督教內宗派林立,信仰和神學路線各有各精采,靈性模式也大相逕庭,但在社會和文化上的影響力卻又異常巨大,彷彿是無孔不入、無遠弗屆,究竟它「成功」的要素和祕訣在哪裡?
基督徒立即會說這是神的恩典,這當所言不虛。但正如分析香港教會財務情況的仁兄所說,教會一般有公開而透明度高的管理架構(可類比董事局)、信徒向心力強而奉獻穩定,再加上教會的「營業額」都是現金實收,現金源源不絕流入,資金流動性甚佳,這都是教會財政穩健的原因。神誠然有祂的眷佑,但教會的管理上軌道也是要素。
一些教會或教會機構誠然有其神學和信仰氣質的偏頗,牧者和信眾也有人性軟弱的一面,但正因為香港大部分教會屬「外展型」,強調宣教佈道;教會內又多專業人士,擅長事工規畫和管理物流,所以辦起活動來有聲有色,常規的人事及行政管理也綽綽有餘。
正如使徒保羅所言:「基督究竟被傳開了。」(腓一18)香港教會的成功,雖然撫心自問信息和方法仍有太多不足和缺點,但只因為大家肯努力的宣揚基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才是它的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