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教會的強弱機危


2316 期(2009 年 1 月 11 日)
◎ 教會觸覺 ◎ 吳國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根據二零零四年教會普查,香港基督教至今仍以200人以下的小型教會為主,共佔堂會總數達76.6%。這些小型教會發展情況不一:有具百年歷史、飽經風霜,有剛成立不久、活力充沛;有得母會或總會支持、資源充足,有獨自掙扎求存、艱苦經營;有以中產為主、人才輩出,有服務低下階層、扶助老弱。這些小型教會雖人數、規模相近,但運作情況和面對挑戰皆不盡相同,要一次過全面概述各小型教會的強弱機危,難免有過分簡化之嫌。然而,若將範圍縮窄至大部分而非所有小堂會,則還有一些較常見的共通特點可在此略加討論。

  凡事都有兩面,節儉的另一面是吝嗇,效率往往與急促並行,圓滑難免帶點虛偽;弱處有時可化成強處,優點許多時也包含缺點,是好是壞很大程度上視乎是否合宜、是否適切。若能妥善發揮,小型教會那種普遍地方不大、聚會人少的環境,可以帶來積極作用;相反,若硬要與大堂會比較,自憐於本身的不足,就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妨礙發展。以下為小型教會較突顯的四個特質,每個均是強與弱的混合,蘊含帶來機會與危困的潛能。

  

一、關係親密:

  人少地狹的環境能造就關係的建立,為此許多小堂會的教友均彼此相熟,部分更往來頻密,視教會為第二個家。這種親密的關係無疑可成為主內相交的基礎,帶來更貼身的關懷,更多守望相助;對渴慕人際關係的新朋友來說,這特質確具吸引力。然而當中也有一些常見的問題,必須小心留意,例如:有些來賓需要較大私人空間,教會同工領袖應妥善分辨,避免給人壓迫之感;相熟肢體很容易變成封閉的小圈子,不易讓外人闖進,造成排拒與隔離;此外,親密關係一旦因某些突發事件破裂,可造成極大傷害,要加倍小心處理。

  

二、統一合拍:

  小堂會的弟兄姊妹既交流密切,自然容易互相協調;特別是擔任領袖的,多為入會已久的資深教友,他們早已習慣堂會的傳統,彼此合作無間。統一合拍,當然有助教會運作,使事工推展更加暢順。然而這方面亦有不少值得關注的陷阱,例如:不良的習慣很多時也隨堂會文化延續,代代相傳,無法糾正;不接受或不配合現有傳統的,很容易被邊緣化,甚或被排斥。歷史經驗裡,最能對傳統造成衝擊的,莫過於新聘牧者。對此,堂會除在聘任時小心檢視彼此的配合外,還要做好轉變的準備,當知挑戰傳統有時可帶來更新突破,擴闊眼界,不一定是禍!

  

三、貼身牧養:

  小型教會一般需同時關顧和造就的信徒不多,有空間按現實需要,提供一對一的貼身栽培,調節主日學等培訓課程以配合學員需求;在部分人手較充裕的堂會裡,教牧領袖更可定期檢討個別信徒靈命成長的進度,隨時提供協助。當然,小堂會在牧養教導上亦有一些常見的缺陷,要認真正視;其中一個普遍問題,是師資不足,培訓系統有欠周全,缺乏良好體制,信徒不能循序漸進地接受裝備,以致無法均衡地學習,對真理認識不全面。針對這問題,堂會應盡可能建立系統性教導的安排;善用各機構舉辦的公開課程,適度推介,以補本身不足。

  

四、分擔事奉:

  麻雀雖小,五臟都當俱存;小堂會雖人數不多,惟必要的教會活動和功能皆需齊備。相比中、大型的,小型教會的事工與信徒比例特別高;教友們的共通感受,就是事工繁多、人手緊張。在這情況下,事奉機會必多;只要熱心投入、願意承擔,縱使屬靈資歷尚淺、經驗不足,也可分擔重責,從事奉中學習成長。大眾同心事奉固然是好,然而當中也潛藏危機,例如:靈命尚淺的信徒被提升到領導地位,很容易變得心高氣傲,憑血氣行事,胡亂改革;愛主的教會領袖事奉過多,長做無休,有機會弄致心力耗盡,疲乏倒下。這都需要留意避免!

  除上述四點,小型教會尚有一些常見的困擾,如人數增長停頓、無法吸納新人、堂會缺乏生氣等,需要把握時機,尋求突破。由於牽涉問題複雜,篇幅所限,惟有暫時擱置。

  

吳國傑(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教會歷史)副教授上環浸信會顧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教會觸覺】

【信仰交叉點】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