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勤牧師——
 事奉路上永不言退


2315 期(2009 年 1 月 4 日)
◎ 一個字一顆心 ◎ 本報記者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位老老實實,腳踏實地在教會做牧養工作的忠心主僕—在蒙召接受神學訓練後,便到尖沙嘴浸信會事奉,直至榮休,共歷三十五個年頭。榮休翌晨,立刻到牛頭角浸信會上班,繼續牧會。及後離開香港移居美國,隨即應聘擔任美國紐約賴神浸信教會的顧問牧師,繼續事奉主,牧養群羊,未有一刻言退。—這是忠僕廖志勤牧師平平淡淡的事奉簡歷。

  在開始這個專訪時,記者要求廖牧師用一個字來表達他的事奉歷程。

  廖牧師淡然一笑,想了一會,把「簡歷」述說一遍後,便來個總結:「我的事奉歷程可以一個『真』字概括,這個字亦是我廖志勤一生的寫照。我以真情、真意、真心投入尖浸的事奉和牧會工作,同樣我亦經歷到教會執事、同工和弟兄姊妹以真誠愛心待我。所以我能在同一間教會事奉三十多年,直至榮休,這都是神的恩典。」

真情表白卅五年

  這個年頭,在同一間公司機構工作超過五年,若不找「另一塊乳酪」,別人也會來搬走你的乳酪。(引用Who Moved My Cheese?一書)又何況五年又五年,總共七個五年。「廖牧師,這三十五年來牧會生涯可真是無風無浪嗎?你是怎樣待下去的?」

  「主恩夠用!」—「一九六一年我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畢業後,同年六月一日起便到尖沙嘴浸信會擔任傳道,至一九六六年被按立為牧師後,一直擔任助理牧師,一九七五年十一月起擔任尖沙嘴浸信會主任牧師,直至一九九六年五月三十一日榮休。

  繼後便到牛頭角浸信會牧會,我是在一九九六年六月一日到任的,由尖浸接續到牛浸事奉,中間一天都沒有休息。牛浸原是尖浸首間自置堂所之福音堂,後來自立成為教會,這也是我為何選擇到牛浸事奉的原因。」

  「在牛浸牧會五年,至二零零一年,因為家人移民到美國,才不得不離開牛浸,離開香港。在牛浸事奉時,按我做人的宗旨,也是以真情、真意、真心投入其中,亦都得到該堂執事的激勵,同工的幫助,弟兄姊妹的愛戴,事奉的路途真是滿有神恩典的帶領。就是移民到美國紐約華埠,在賴神擔任顧問牧師,同樣是以真情、真意、真心地投入教會工作。現在賴神的事奉轉眼又八年了,往後兩年我還要繼續在教會事奉下去。」

  「說到事奉,我可是一心一意,當年如何忠於尖浸,忠於牛浸,今日照樣會忠於賴神。

  因此,我要勉勵弟兄姊妹,在屬神的群體中事奉,我們要以真情、真意、真心,全情投入,不要見難思遷,要相信神的恩典夠用。」

  「無論任何時候,擺出真我,不要兩副臉孔做人—『這就是廖志勤,廖志勤就是這樣;接受我的就接受,不接受的就儘管不接受罷。』相信因為我這樣真誠,所以能在任何一間教會待得不短時間,與同工、執事們都能合作愉快。當中雖然也會遇到不少難處,但因為我的真,並靠著主的幫助,事情都能順利解決。我就是我,對人對事都是以真以心,全情投入。博得弟兄姊妺的愛護擁戴,一生在教會事奉,為神所用。」

真心真意結伴行

  言談間廖牧師透露,造就出他這段看似平淡卻並不平凡的事奉經歷,關鍵在一個基本的元素:「生命影響生命」。

  廖牧師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祖父和外祖父早年在廣州工作時得聞福音,並歸信基督。回鄉後,帶領全家信主,成為全鄉唯一一個基督徒家庭。

  雖然自小跟隨家人過著基督化家庭生活,惟到他十五歲時,機緣巧合得遇馬理信牧師才啟迪他一生為主所用之志。那年是一九四八年,正值神召聖經學院院長馬理信牧師帶領一群學生來到廖牧師肇慶鼎湖區蓮花鎮鄉下佈道,並寄居於廖家。佈道會上,連廖志勤牧師在內共有三十多人決志,及後馬牧師在當地設立福音堂,廖牧亦進一步接觸福音,加上馬理信牧師的刻意栽培,使廖牧更清楚蒙恩得救。

  大陸政權易手後,於一九五零年一月,廖牧師便隨父親來港定居。神奇妙地讓廖牧重遇馬理信牧師,經過幾度詳談後,清楚神的呼召,便到神召會聖經學院接受神學裝備。一面讀書,一面工作。後來再到聯合書院攻讀,畢業後,在一九五八年入讀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一九六一年畢業後便到尖沙嘴浸信會事奉。

  「初進事奉工場的日子,能跟隨我敬重的鍾恩光牧師和徐松石牧師學習和工作,確是神奇妙的安排。

  還有一段令我永誌不忘的經歷,當年有一位老執事逢禮拜三中午親自到尖沙嘴與我共進午餐,提醒我如何在教會牧養及行事為人。有一位長者對我作出提醒,使我在教會事奉可以順利,加上與同工之間合作愉快,在生命上互相砥礪,同蒙造就,又有執事的愛支持下,使我一直事奉下去,並在尖沙嘴浸信會服侍三十五年。」

  除了在尖浸事奉外,原來廖牧師也有參與香港浸信會聯會和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的事奉,而且是位處領導階層。

  在教會事奉,又兼承機構重責,兩者如何平衡輕重?

  「當初我擔任助理牧師時,為減輕主任牧師的辛勞,我全時間在尖沙嘴浸信會服事,甚少參與其他機構的事務,後來接任主任牧師一職後,就開始在浸聯會擔任副會長及華聯會擔任副主席及主席之職、並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及香港浸信會醫院擔任董事。不過,我有一個事奉原則:以事奉的教會為優先;我會以教會事工放在第一位,優先處理及堅守於自己堂會工作。所以除了自己教會外,我很多時都會婉拒其他堂會的邀請出外講道,甚至擔當夏令會講員,原因是我不想增加同工的工作量。」

  曾經擔任過教會及福音機構的領導人,對於教會及機構合作上,廖牧師有他一套看法:「我認為教會要支持福音機構,機構亦要明確尊重各教會。例如機構需要人力、物力等舉辦活動,過程中應先向教會教牧同工分享其異象,再由教會的教牧同工將機構的異象轉告會眾。福音機構不應亦不宜越過教會決策層,直接拉攏教會會眾,這樣也很多時會打亂教會的常規事工。」

真誠許諾志不移

  默默耕耘的傳道者會對新一代的傳道人有甚麼指示?

  廖牧師認為,蒙召成為傳道人,若把傳道工作定義為雇工是沒有意義,並且很難一生一世不停去為主事奉。「事奉人生中有甘有苦,但我覺得主的恩典在任何環境下都夠我用。當然我們亦要學習凡事忍耐,信靠神的帶領,寧願自己吃虧也要忍耐下去。同時鼓勵教牧同工要對人真情、真意、真心,無論對人及事奉都心存真誠。我覺得走上這條傳道人的不歸路,我只要一息尚存依然為主服侍,就會經歷到愈事奉愈有恩典。」

  「既然是一生一世的事奉主,傳道人必須的裝備是要熟讀聖經,反覆思考神的話語。同時也要不斷進修,我於一九七三年和八三年,先後有兩年半的時間前赴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進修,並獲得道學碩士,教牧學博士學位,使我在事奉上得以增益,這是神額外的賞賜。」

  「牧養上,最主要是講壇信息及關顧事工。我從來不會在講壇上讀講章,因為我的講章是寫在心上。」

  在事奉人生上,廖牧師再三強調要以真情、真意、真心投入其中。家庭生活又如何呢?

  「感謝主,我和師母都是在基督化家庭長大,所以她很支持我當全事間事奉的傳道人。

  師母林小文與我在一九六四年結婚,她從事教育工作,婚後我們有兩個女兒,教導女兒的事情以師母為主,雖然我專注教會的事奉,感謝神,宿舍就在禮拜堂七樓,減少很多舟車上的時間,使我有足夠時間與女兒們相處。現在,大女兒家住美國紐約,小女兒一家定居加拿大多倫多。」

  在廖牧師的字典裡沒有「退休」這個名詞。往後他還有甚麼未完的計畫?

  「我在美國紐約賴神浸信教會八年來主要負責講道、教導和關顧事工,主若許可,我願意繼續忠心事奉,完成神交託的使命,圓我一生事奉主的心志。」

  廖志勤牧師雖然已屆七十五歲,走起路來仍是昂昂然,背直腰挺,精神飽滿。輕描淡寫地述說他的事奉生涯是如此平凡,如此順暢,與近數十年來風起雲湧的香港社會,似乎大相逕庭。在聖經路加福音八章記載耶穌平靜風浪,事後耶穌教訓門徒,有信心便不會懼怕。這一段經文正好用來形容廖牧師在事奉路途上的信心,無論萬里無雲,還是風高浪急,總有耶穌在心中,就不會動搖信心和事奉的心志。誠如廖牧所言:「真的是主恩夠用。」

▲左起:譚希天執事,徐松石牧師,廖志勤牧師

▲廖牧師為會友主持浸禮情況(1980年)

▲尖浸第三屆教會夏令會廖牧師擔任講員(1981年)

▲尖沙嘴浸信會立會五十週年感恩崇拜暨按立執事(1989年)

▲廖志勤牧師榮休晚宴(1995年)

▲廖志勤牧師與家人合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品蘭集】

【靈修果園】

【一個字一顆心】

【信仰交叉點】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