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的「新的創造」看無情的大地震(三)


2300 期(2008 年 9 月 21 日)
◎ 時代講章 ◎ 方鎮明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這裡,「新的創造」指到神的救贖,神的救贖與神起初的創造緊緊聯繫,並不能分開。近代德國舊約聖經學者馮拉(Gerhard von Rad, 1901-71)解釋神起初的創造並不能獨立討論,有關神的創造的探索,必需建基於救贖的教義,因為神的創造行動和救贖行動是相連的。

  近代神學家莫特曼(Moltmann, 1926-)認同馮拉的見解,他指出神的創造不能夠從創世記第一至第二章開始去解釋,因為這兩章聖經並非創造教義的核心,創造的教義屬於神的救贖這整全的圖畫的其中一部分,創造的故事與救贖的故事是彼此聯繫的:

  一方面,神的創造為到神的救贖提供一個背景和場所,神的創造像是一個舞台,讓神救贖人類和世界的行動得以彰顯,沒有神的創造,神的救贖變成不必要的。另一方面,神的救贖使我們認識神愛世人,這觀點為到神的創造提供一個詮釋的基礎,使我們可以準確地理解神創造世界的目的和意義,是要引導人與神建立「個人化關係」,莫特曼說:「基督教創造教義的起始點,必需根據基督福音的亮光去詮釋聖經的創造記載」。

  馮拉和莫特曼的論點同樣是從救贖的角度理解神的創造,只有從救贖的角度,我們才能發現神沒有放棄世界,當世界被不能預測的自然大災難攻擊時,神願意為人類開始「新的創造」。因此,神不僅是創造主,也是救贖主;創造主與救贖主的概念彼此相連,單靠創世記有關創造的描述並不足以建構創造的教義,創造的教義必需從神的救贖這觀察點去理解。

  以上從神的救贖理解神的創造並非創新的觀點,早在第二世紀教父愛任紐(Irenaeus)已經提出,他的觀點稱為「萬物復原論」,這觀點認為神的救贖並不限制在某一民族(例如猶太人),乃是普世性的,並且,神的救贖不僅拯救人類,也同時包括拯救整個創造的秩序,使萬物回復原先的面貌,成就神起初創造的目標。為了達成這目標,神不僅開始起初的創造,更要進行「新的創造」,讓我們根據以下兩個角度解釋神的「新的創造」:

  「新的創造」—同時拯救世界和人類

  「新的創造」—會在「末世的將來」完全彰顯

  

三、「新的創造」同時拯救世界和人類

  神的「新的創造」指到神主動不斷保存、供應和更新這個「墮落」的世界,為的是要同時拯救世界和人類:

  在拯救世界方面,神會更新世界的自然秩序,使它不再成為極大的破壞力量,神在這方面的工作說明神的「新的創造」會向前不斷伸延,直至「末世的將來」,這「新的創造」牽涉的範圍與神起初的創造同樣廣闊,一切萬物都會被引領重新回到神為它們命定的界限(西一15-20),因此不再有自然大災難的發生。

  在拯救人類方面,「新的創造」指到神會在救恩歷史中拯救人類,例如神拯救以色列人離開壓迫他們作奴隸的埃及(賽五十一9-10)。舊約先知形容神救贖以色列人是一種從無有中「創造」以色列民的行動,這是由於以色列民本來一無所有,但是耶和華神在恩典和恩約中創造他們,當他們跌倒,神再次奇妙地「創造」他們(何一8-11;賽四十1-5;耶三十一31),這表明神的「創造」能力足以拯救人類。神學家潘寧博指出除了基督的復活,神在歷史中偉大的作為(例如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到應許之地),說明神的大能足以成就「新的創造」。

  先知尼希米描述神的「新的創造」,同時包括拯救世界及拯救人類(以色列人),他說:「你造了天和天上的天,並天上的萬象,地和地上的萬物,海和海中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你所保存的。天軍也都敬拜你。你是耶和華神,曾揀選亞伯蘭,…你見他在你面前心裡誠實,就與他立約,...」(尼九6-7)先知以賽亞同樣指出創造主的能力不僅創造世界,也創造歷史、控制政治和世上其他事件,以賽亞說:「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他使君王歸於虛無,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賽四十22-23)

  究竟「新的創造」的果效將會怎樣?神學家潘寧博指出「新的創造」完全出於神的自由意志,「當自然事件和歷史事件被適切地理解,人便能認識這些事件必然扎根於神和神的意志」。 神學家莫特曼認為在「新的創造」中,「新的事物」會不斷發展(賽四十二9;四十三18-19;四十八6;耶三十一22)。舊約學者Fretheim解釋「新的創造」的重要性不遜於神起初的創造,「新的創造」並不像是修理一架已經出廠多年而仍在路面行走的老爺車,乃是按著每一個時代的需要,不斷發展和創新,這就是「新的創造」。

  (下期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