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靈性 提昇功能


2275 期(2008 年 3 月 30 日)
◎ 文林 ◎ 吳加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神學家卡加拿(Karl Kahner)說:藝術是根源於人類超越的本性,與神學的根相同。另一位神學家孔漢思(Hans Kung)說:偉大的藝術作品超越「信息的傳遞」,並超越只求表面的美的技術。因為,一件完美的作品不單能暫時反映、或表彰將來的完美,更該能促使人於當下面對「意義」這人生價值的重要課題。現代藝術的名家中,例如,抽象畫家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和蒙德理安(P. Mondrian)的平面硬邊四方分割的畫面,教科書都說:這些作品都富有「精神性」,盛載著藝術家的思想和激情。康丁斯基更堅信抽象藝術是尋找屬靈的途徑。可是,我橫看直看,甚至倒立來看,就是不知道何解,就是不明白怎樣欣賞。所以自從大學那年田地旅行到大城市看現代藝術畫以還,我仍然不懂現代抽象畫。任誰看這些畫都難以明白,和除了喜歡(這個很主觀),是看不到甚麼內容的。當然,信息傳遞不是最重要,但連感情也動不了,就談何靈性提昇?

  我認為藝術在基督徒的創作生涯中,是重要的,是為「溝通」。純粹是抽象和平面設計式的作品,就很難做到。當然,或許有例外。

  每逢每年到受苦節前,雖然香港是最好天氣,但或許是公開考試期,高中學生多已離校備戰,空虛了點,或者剛過了新年的熱鬧,我都會作許多人生旅程反思。從小在教會的教導,受苦是基督徒要經常記念的。所以我們要經常守主的餐。為的是:記念主的死。另外一位畫家,就是一般香港的中小學生都會聽過的梵谷。那個引刀一割耳朵的瘋子畫家。他的畫《哀悼基督》1889。我建議多用在主日學課本或談到基督徒美術的課題中。梵谷把自己畫成基督。象徵他本人經歷絕望與困擾後復歸平靜的情境。我相信藝術對創作者有安慰的作用。

  我主張基督徒要把他自己的人生旅程用藝術品來表達出來。我相信有治療的作用,也可作為彼此激勵,心被恩感的見證。基督徒的見證不一定是勝利的,但凡挫敗的、失落的,(建健康的心靈,一定懂得平靜)都是感人至深的人生旅程記述。以賽亞書描述的耶穌基督:「祂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祂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祂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祂。祂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祂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祂。」這是耶穌基督的生動描寫。雖然不是很吸引人,但生氣活潑,有喜樂的生命力。

  拉斐爾前派一位畫家威廉.肯特(William H. Hunt)死亡的影子 The Shadow of Death 1870-1873。(附圖)為了畫這幅畫,他專程到聖地搜尋繪畫資料和靈感。他在伯利恆一個木匠工場,按他的習慣,開始畫時,對每個細節都十分細心觀察,記錄每一件工具。一直到他三年後到耶路撒冷才畫完。作品相當大(83.5X66吋)。當時作者心情很悲哀,因為愛妻Fanny Waugh剛過身。作品自然有種奇異的「混濁的黑暗」感。他盡可能把耶穌繪畫成在木匠工場工作的年輕匠人。仔細準確的人體寫實描繪。耶穌似乎在跳舞!從他一封給不知名友人的信中,論及這件作品:「我不想和神父所說的神祕的耶穌事蹟拉上關係,我希望畫一個歷史真實的(木匠)耶穌。」耶穌自然地向上伸出的手臂投了個影子,「預表」了釘十架的「神的羔羊」。肯特這幅畫在當時以相當高的價錢:一萬零五百英鎊賣了給一位畫商。

  欣賞名畫,可算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同時,更令我們神遊於聖經的世界情境。好的基督教藝術是甚麼?我不懂得理性地回答這個問題,但當我發現一件好的藝術品,我是知道的,不知怎的,就是有點感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青蔥校園】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